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苏联-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德烈不想去莫斯科军区,他一直都记得,自己是远东军区出来的。而现在,岛国的局势太有利了,驻日美军在自己的计划挑拨下,已经跟民众发生了冲突。岛国民众在chi军的鼓动下,一部分的思想开始转变,岛国本州也开始动乱起来,这一切。就是苏联的机会,等到恰当的时候,苏联军队甚至可以一鼓作气,占领岛国本州。

再加上后世的因素,安德烈巴不得尽快灭了岛国。这是憋在每一名华夏人心中的想法。

但是现在,居然阴差阳错,进了莫斯科军区!还改行进了陆军!而且,顶头上司就是奥加尔科夫元帅!

本来,奥加尔科夫元帅这些年混得还算不错的,就靠着战略欺骗局的忽悠,当上了苏联元帅,而且现在风头正盛。

历史上,81年他组织了空前规模的西方81军事大演习,使西方断定。华约的坦克海有能力在一个星期内抹平北约在中欧的驻军,打到巴黎城下。同时,在奥加尔科夫推动下,苏军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战术指挥系统取得成功,以此为基础,奥加尔科夫建立了第一个数字化试验部队,显著提高部队战斗力。

但是,奥加尔科夫的军事改革威胁到了一大批人的职位和利益。尤其是,他要求苏联国家计委服从总参谋部,部长会议、甚至******按照苏军总参谋部的指挥棒转。也就是整个国家都要为军事服务,苏联后期的官僚当然无法适应这种剧烈的变革,所以共同排挤了奥加尔科夫,这家伙离开莫斯科。跑到西部方向任总指挥去了。

而现在,奥加尔科夫风头正盛,刚刚成为了元帅,他是苏军总参谋部内权势最大的人,权力甚至凌驾于第一总局或第二总局局长之上,就这样。一句话就把安德烈给调走了。

安德烈可不想走,第四坦克师的驻地,在莫斯科的郊区,不如伏龙芝军事学院近,这样,自己就不能每天都回家了。

看着叶卡捷琳娜忙碌的身影,安德烈总有一些惭愧,本来安德烈想把自己的母亲接过来,按照前世的说法,就是伺候月子,不过叶卡捷琳娜说什么也不肯。在苏联,这些都是女人一个人的活儿。而安德烈在回来之后,帮着洗尿布,就已经让叶卡捷琳娜非常感动了。

“好啊,安德烈。”听到安德烈的话,叶卡捷琳娜反而露出了笑容:“这样,你就不用我再担心了,你知道吗?在你一个人去远东的时候,我的心里是非常不安的。”

远东在打仗啊!而安德烈,只要一打仗,那就是不要命地往前冲,这让叶卡捷琳娜非常担心,现在,安德烈回来了,又进了莫斯科军区,这是最好的了。

莫斯科军区受重视的程度是最高的,军队装备最先进,同时,受到战争威胁的机会却最小,毕竟这里是苏联的心脏!

看着叶卡捷琳娜的大眼睛,安德烈不由得搂住了她,也是,自己在前线驾驶战机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一个人在后方,肯定是在担心的,虽然好男儿就该建功立业,但是,自己背后那个默默支持自己的女人,更值得自己的珍惜。

而且,现在还有了女儿。

“好,我去莫斯科军区。”安德烈说道:“就是好久没有开飞机了,这样下去,我的飞行事业可就废了。”

安德烈又开始怀念起开飞机的日子了,飞行是一项神圣的职业,而当驾驶战机飞行在三万米高空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而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飞行了,即使是安德烈每天都在锻炼身体,手脚已经生疏了,重新复飞,还需要时间。

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明明是防空军部队的,现在居然给客串到军区,指挥陆军去了,而且,自己这个半吊子的参谋,没有任何陆军的履历,连伏龙芝军事学院,才刚刚上了不到三个月,连速成班的时间都不够!

不过,让安德烈没有想到的是,阴差阳错,安德烈进入了莫斯科军区,再一次改变了历史,安德烈这个穿越者,就仿佛蝴蝶的翅膀一样,搅动了莫斯科,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风暴。而此时,作为红色帝国走出僵化体制,重新恢复勃勃生机的核心人物,未来的红色帝国的掌舵人,还有在为无法开飞机而不爽。(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电子技术(加更)

泽廖诺格勒,莫斯科郊外的卫星城,代号НИИ35半导体电子学研究与发展研究所。

这里,就是苏联半导体电子技术的先进企业,在后世,这里也是俄罗斯微波固态电路和器件的骨干企业:“脉冲星”科学生产联合体。

在苏联,一直都有电子管打天下的论调,但是并不代表苏联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产业的起步晚。二十几年前的53年初,就在美国刚刚发明了晶体管滞后,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海军电子工程专家А。И伯格就起草了一封上书苏共**********的信,建议开展对晶体管的开发工作。同年5月,在通信产业部长М。Г。别尔乌辛主持的会议上决定组织一个专门的半导体研究机构,成就了这个大名鼎鼎的半导体研究所。

同时,苏联在电子技术领域里的天才,25岁的格鲁吉亚女孩苏珊娜玛多延来到了这里,在她的导师克拉斯洛夫的制导下,制造成功了苏联的第一个晶体管,开始了苏维埃晶体管产业的起步。

苏联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产业,是经受了很多的波折的,由于部门利益的冲突问题,导致了电子管在苏联的装备中开始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此时,西方却开始了大规模的使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在电子技术方面,将苏联远远地甩开。

在后世,八十年代的苏联,才开始在微电子技术上面奋起直追西方,可惜,技术代差已经无法追赶到西方的先进水平了。

“我们想要在军队实现信息化,数字化,那就需要强大的电子技术。”一边走,安德烈一边说道:“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我们的微电子技术,尤其是集成电路。”

“安德烈将军,你说得很正确。”安德烈身边。一个头发已经斑白的精神矍铄的老人回应道:“现在,国家已经确定好了方向,把微电子技术作为重点领域突破,我们已经放弃了电子管小型化的继续研发。那已经是尽头了。”

这个人,就是苏联电子工业领导人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绍金,他在1955年成为苏联电子工业第一副部长,开始了将近30年的电子工业领导生涯,在工作中。他是积极地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否则,35所当年差点就被下马了。

现在,陪同着奥加尔科夫元帅,以及安德烈少将,来视察己方的电子工业的进展,绍金也是小心翼翼,现在,奥加尔科夫元帅绝对是军队里最出风头的人,据说总书记也非常看好他啊。

“现在。我们已经在研究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集成两千个晶体管的尝试。”进入了会议室里,一名负责的中年女人开始了介绍。她就是苏珊娜,现在已经成为了这里的负责人。

一平方厘米,才集成了两千个!而现在,在西方,已经可以在零点五平方厘米的面积上,集成十五万个了!安德烈不由得皱眉头:“我们的技术水平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女人露出了抱歉的神情,说道:“是的,我们需要从硅的提纯开始的一系列的工业化生产的设备。我们现在是在一边研究设备,一边提高集成度,能够达到现有水平,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就在去年,我们从民主德国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加工设备,才算将我们的集成电路研制提升了一大截。”

苏维埃的武器,一向都是五大三粗,这种需要精细制造的装备,在苏联一向都是短缺的。现在,苏联正在追赶,但是起点依旧很低。

加工设备!西方的技术,一向都是高于苏联的,为了限制将高科技装备出口到苏联来,西方国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组织来限制。也才有了后世的东芝机床事件。

自力更生?很多时候,苏联的确是无法自行生产这类设备,自己研发需要很长的时间,不如引进来得快。

要是能把岛国整个都拿过来就好了!岛国的电子技术,可是相当发达了,什么东芝,索尼这一类的公司,电子技术可是引领整个世界的潮流的,连美国都羡慕!

可惜,没有一举向南推进啊。

想到这里,安德烈有些唏嘘,当然,作为国家领导人,肯定是从更多的角度上考虑的,不会像自己这样,仅仅为了获得先进工业就开战。

“是啊,我们本来还以为自己的技术是先进的,直到拆解了美国人的军事装备,才知道我们的差距。”绍金说道:“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高层才拍板,将我们电子工业的重心,完全地转移到微电子工业上来。”

拆解美国人的军事装备!

搞到美国人的第一手的军事装备,进行拆解,逆向仿制,苏联也是最精通这一手的。可惜,冷战中,想要搞到美国人的装备是很困难的。

听到这话,安德烈就知道是什么了,肯定是去年自己撞击的那架EP3!当初那架飞机迫降在己方的基地上,随后就被己方给拆解了,美国佬不论怎么要,也没有还给他们。

当初刚刚拆解研究的时候,是苏霍伊设计局的那些专家们,他们并不是最专业的,而像这里,是专门研究基础电子技术的部门,自然就是最适合研究那些美国电子技术的机构了,他们不仅仅能够研究各种外围电路,还能够研究美国人的芯片内部的结构!

正是这架电子侦察机,让苏联高层意识到了差距,终于,守旧的电子管技术停止了发展,再说也没有发展的地步了,开始了在芯片上加速赶超。

“那我们需要的信息化部队的装备,多久才能够研制出来?”奥加尔科夫元帅问道,这才是他最关心的,具体技术他不懂,他只是将需求提出来,然后交给下级部门研究。

“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苏珊娜硬着头皮说道:“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未完待续。)

PS:  PS:感谢越狱搜索的10000币打赏!感谢各位好友的订阅、月票支持!这章算是加更,感谢各位大大!

貌似大家很喜欢看打岛国,这次莫斯科的政变完成之后,就去推平岛国了,请各位大大继续支持本书!您的订阅,就是华东之雄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一章8080芯片

数字化,信息化的部队,仅仅是分配到班一级的作战终端,以现在的苏联的技术水平,就已经很难办到了,更不用说计算机处理海量的数据,还有那想当然的卫星定位系统!

虽然压力不仅仅在35所上,其他的科研机构都会分配到一定的任务,但是,这些系统,都需要使用数字化的系统来传递,而苏联现在主体依旧是模拟式的,基础的电路元件,还是需要35所来研制,这可是繁琐而庞大的一项工程。比如,按照项目书里的描述,作战终端就需要拥有CPU芯片才行!

听到还要这么久,奥加尔科夫的脸当下就黑了。

建造数字化部队,信息化部队,首先装备上一个师,让高层体验一下这种军队改革带来的巨大的战斗力的提升,然后继续实施更大的改革计划,这些,就在奥加尔科夫成为元帅的时候,在心头就已经打定了主意了,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将会改变整个苏维埃!

但是,就现在,这基本的技术问题,都需要用数年的时间才能够解决,自己怎么能等得了那么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