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家族档案-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我们到杨家湾的时候大汉却因为这好命而坐了牢,说是因为在矿上参加“文革”武斗打死了人。问起怎样打死人的,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只要谈起大汉,杨家湾人都会露出敬佩的神色:“大汉?那人能行!残得很哩!(这个残忍、残酷的残字用在这里,并不如字面上只有贬义。而是说到做到,果断坚定,大义凛然的意思。)他领几十号人,胳膊上都系红带带,手里提根棍。油罐车顶上坐满,在这川里面忽隆隆上去,忽隆隆下来,威风得不能。”只有他大(爸)他妈提起他叹气,说是不如当初在窑里受苦。

二汉有病,年轻轻地不知怎样就得了慢性肝炎。他的面孔总是蜡黄,但是病中的英俊男子似乎更让人动恻隐之心。每次见到他我都想起《水浒》中那些落草的受难英雄,比如病关索杨雄或者病大虫什么的。他常蹲在自家涧畔上默默瞭望远山。时间长到我开始幻想二汉早晚会化成一尊雕像,这雕像可以命名倔强,也可以命名无望。每逢我沉入冥想的时候,二汉往往很配合我,他一动不动地蹲着,只有两只眼睛犀利有神,使我觉得对面山上的黄土已经被他的眼睛挖出了一对又一对的窟窿。他有文化,先当了几年的民办教师,听说是很不错的教师,很努力,有希望转成公办教师来的,后来得了病就只好收拾行李回村来。他病,自然和我们一起上山受苦的时候不多。加上他待人冷淡而高傲,笑容和话都少。有一次他病得厉害,呕血不止。家人一大早张罗着往公社医院送。三汉和四汉慌慌地套了驴车,从窑洞里把他抱出来。二汉的肚子又大又圆,胀满了水,已经走不了路,但是神志很清醒。他对哭哭啼啼的婆姨厉声说:“哭甚哩!悄悄儿!”婆姨面无人色地住了声。他大他妈慌慌张张跑来,两人心急气短,哆嗦得话不成声。围在近旁的兄弟子侄、嫂子、弟媳妇们虽然有一大堆,但一个个方寸大乱。二汉的脸上只管淡淡的,眼睛里干燥无光,一头乱发被呕出的血凝住,像个扁平的帽壳奇怪地戴在头上,看他的肤色,也已经像黄土一样松散黯淡,那样子竟已是身心俱死。谁也没想到他的病情还会好转,三几日,二汉又回到村里,又蹲在自家涧畔上遥望远山。只是大家这回都知道他得了肝上的病,传染。所以他的口子更冷清些。

有一天傍晚,我路过他家,远远看见他又蹲在涧畔上。正在我琢磨今天这个姿势应该叫倔强还是无望的时候,我听见他婆姨在窑里喊他进去吃饭,他明明听见了,就是不做声。一会儿,暮色中一个男娃磨磨蹭蹭走近他,嗫嚅不清地央告着:“大,回窑……吃饭……”二汉抱住那小身影,用自己的衣服紧紧裹住他,两个身影变成了一个,父子两个都不做声,婆姨也没声响,连烧火的风箱也停了,窑里窑外一片寂静。

我心里一阵难过,为这婆姨娃娃将来的无靠,更为这五尺高汉子现在的无奈。但不知怎么一来,我在难过中又有了一种欢快,和二汉比较,我觉得自己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太走运的人。虽然我知道看人家受苦时这样想实在不怎么样,但我就是没办法不这样想。先为自己原来的不知足而出了一身冷汗,又由于自己的幸运高兴得出了一身热汗。寒热往来的,第二天竟然抱病不起床,自己给自己免出一天工。懒懒地躺在炕上时,我又想到二汉一向的冷漠和高傲,而且觉得他这种态度很对头。因为一千个见过二汉的人一定有一千个像我这样,在怜悯之外更多是庆幸。二汉难道不应该对报有这种想法的人表示轻蔑和决绝吗?细细想来,我也许是从那个懒懒地躺在炕上的时刻起,下决心不管今后碰到什么事情,绝不抱怨命运对我不公。因为用这种庆幸的自私心理分析了二汉处境,才叫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不幸。

二汉的婆姨高个子,是个爽快利落、干净大方的人。我曾经满怀同情地问她,二汉这么年轻就病得这样子,“你熬煎不?”她想了想,对我说:“罢!(就是不的意思)”我又问:“咋不熬煎哩?”她回答得更快,因为胸有成竹,所以还是一个雄辩的反问句:“哪辈子没有这样人呢?”我小小地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个陕北乡下女子,能够从这样横贯古今、俯视人生的角度理解自己的命运。我一时很为二汉欣慰,他婆姨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他应算是终身有靠了。

三汉是好看的四兄弟中最好看的一个。健壮挺拔,筋骨匀称。面孔稍显黧黑但肤色油亮。他一笑就露出虎牙,由于他太爱笑,我很容易地发现他有一口在当地人中少见的、洁白整齐的牙齿。

这年春旱,一冬天雪少。立了春,又是一点一滴的雨雪没落。快到播种的时候,地里干得冒烟。于得冒烟并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阵风来,把田里的黄尘刮起,真的冒起一阵黄烟儿。我们这时候已经很有点劳动人民的感情,真为播不下种子,或者耽误了农时而发愁。可村里其他人好像都没有我们知识青年愁得厉害,他们每天照常上山去犁那些冒烟儿的地。眼见得节气就剩两三天了,村里人还是照样。我沉不住气,很想找人间问。这几天上山受苦,我和一头牛分给三汉,我牵牛,牛拉犁,三汉赶牛和我。犁一天冒烟儿的地,三汉挣十二分,是最好的劳力才能挣的最高分。牛挣一顿草料和两把黑豆,我挣三汉的一半不到:四分半。我们三个当时一定都觉得挺公平,因为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歇歇儿的时候,我问三汉老不下雨怎么办,他露出一对虎牙,暧昧地笑着说:“他下呀,他下呀。”这个“他”显然是指老天爷吧,可三汉怎么知道老天爷下不下雨呢?再问也问不出第二句话来。这天夜里,当真就下了一场透透儿的雨。第二天起,全村人上山下川摸爬滚打,把种子全种下了地。等喘过气儿来,我又去问三汉:“你咋知道会下雨?”他一下没明白,问我:“我咋知道会下雨?”我说:“你说他下呀,他下呀,他咋果然就下了呢?”这回三汉听明白了,虎牙又露出来,红着脸说:“球实哩,我知道个球实哩,我只知道老天爷不能把人往死里饿哇,他不下咋?他得下哩嘛!”我为三汉这超级智慧而目瞪口呆,一时有又点儿拿不准这到底是不是智慧。就像我后来又有点儿拿不准二汉婆姨说“哪辈子没有这样人”的时候,到底是信念坚定还是痛苦太多以后的麻木一样。但有一点我会意出来了:乐天知命是一种品质,是牛产方式落后和命运悲惨的人们的特征。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这种东西最有利于安定团结。中国老百姓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安分守己,最热爱和平的人民。

天天在山上受苦,我们开始讨论什么是最难受的苦。三汉说是伏天在川里锄最后一茬玉米。因为川里本来没有山上风凉,又是一年中的最热季节,一人高的玉米像一顶密不透风的帐子,玉米扬的花落在身上,出汗时特别刺痒难耐。四汉却说是收秋,因为要往窑里“捍”。陕北人将担、扛、背、驮总称为一个“捍”字是有道理的。因为没有大牲口,毛驴车也舍不得用,我们这地方一年收下来的所有粮食:粱、麦、菽、黍都要凭一条绳子和人的肩膀往回运。山陡路远,运粮食的具体姿势常常多变。所以略去担扛背驮的分类,总称为“捍”,意为不拘小节地带回来,是很省事又准确传神的。三汉和四汉一开始各执己见,后来我注意到,四汉抿抿嘴不做声了,看样子是习惯让着三汉的。四汉比哥哥们还忠厚老实,是四兄弟中唯一没有成家的一个。

秋后听说家里给四汉说亲了,四汉不愿意,因为开始征兵了,四汉想去当兵。三汉是民兵连长,当然也给弟弟使劲儿。但是不知为什么杨家湾一个青年也没当上兵,三汉和四汉那一段垂头丧气的,村里少了许多笑闹声。

四汉不久结婚了,听说女方原来是他中学同学。四汉结婚时,我们知识青年都去串门。那天四汉脸上冷冷的。我先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们知青中有一个人说了一些要扎根农村,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话。四汉听了竟然激动得红了脸。我不喜欢讲话那人,也不喜欢他讲的这番话。此时看四汉的神色,就幸灾乐祸地凑上去问:“咋?说得不对?”四汉说:“说得对!可说这些管甚哩,迟早你们是个走,甚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哩。”我碰了一鼻子灰,没有再说什么。当时我虽然不喜欢有人来不来就念扎根经,但也确实没有想到走,我好像在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上山下乡的安排,并且把改造农村的落后面貌当成今后的革命目标。所以对四汉的说法也不以为然,认为是他没有当上兵,心里不高兴,所以改变了往日忠厚老实与人无争的禀性。可是不知怎么又想起了另一件四汉发火的事情。

收获的季节,我们从山上“捍”谷子回来。一条手指粗的绳子的中间部分用来捆谷子,两头剩余部分挽成两个圈圈,套进人的肩膀,使谷子和人联成一体,或者说是让谷子长上两条人腿,人和谷子一同走回家。山高路远,进村的时候,天已经擦黑,朵朵、毛毛和我以及三捆谷子走到场院的时候,我发现朵朵开始以一种怪里怪气的姿势晃动肩膀。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她是没有力气把肩膀从圈圈里挣脱出来了。我想上前帮她…把,但是发现自己双手和双肩也都麻木得不能动。毛毛一定也和我们处在相同的境地,因为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好容易才从那一大捆谷子中脱身,我和朵朵恍然大悟,嘻嘻哈哈正准备照章办理。只听得背后有人凶巴巴地说:“操心!闪了腰!”我和朵朵肩上同时伸过一双手,每只手一边使了一点向上提的劲儿,那点儿劲别提多合适多妥帖了,使我和朵朵一齐卸下了肩头的千斤重担(显然千斤不是事实而只是比喻)。帮忙的是四汉。我们想道谢,只听得四汉更凶狠地说:“瞎球实闹!一群女子,何苦来受这苦!”说完,自管自走掉了。天已经黑,看不清四汉的表情,但他的口气简直要把我们一日吃掉。真不知道他的火气从何而来。这里是贫困的地方,土地贫瘠,单位粮食产量一直在一两百斤。现在每个百十人的村子里凭空来了十几号大男大女,我第一次想到,也许这里的人并不欢迎我们?看样子,不管我们怎样想,怎样说,在他们眼里,我们和他们不是一回事。

这年冬天大汉也从监狱里放回来,说是保外就医。因是戴罪之人,大汉很少走下自家的涧畔,远远地望着大家,他果然是一脸刚毅,神情中有一种优越和隔膜,大概不是因为打死过人,而是曾经拥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生活吧。

大年初一早上,四兄弟齐刷刷从村中走过,大约是给父母拜年。走到与我们知青窑洞一沟之隔的他们父母窑跟前,他们大出来迎。我才发现四兄弟的父亲并不太老,虽然腰微微地弯了,但仍然是个健壮男人。这汉子脸上现出感动的样子,一家人大约很难这样凑在一起。五个魁伟男人站在村子里,不知怎样就聚起了一股雄浑之气,四周的山都矮小了许多似的。我正在这样看着他们时,心里忽然出现了一个怪念头。我对自己说,如果他们之中有一个回头看我,我从此把他们当亲戚或者可以信任的人,把杨家湾当亲戚或者可以信任的地方。如果没有人回头,就从此井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