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密有些恼怒;不是恼怒李风云的失礼;而是恼怒自己准备不足;措手不及;“第一个回合”就被咄咄逼人的李风云“挑落”马下;陷入了被动;这对他这个豪门世子儒林名士来说可谓颜面尽失;自尊心大受打击。

“到目前为止;某尚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你决心参加这场兵变。”李密不得不紧跟李风云的“节奏”展开凌厉反击;“某不能仅靠建昌公的一面之辞就相信你。”

“你怀疑甚?”李风云质问;“怀疑某与齐王有阴谋?”

“据某所知;齐王态度坚决;退一步说;就算他动摇了;他身边的韦福嗣、董纯等人也不会动摇。”李密冷哂道;“所以;某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你参加兵变另有图谋;或者说;有阴谋。”

李风云眉头微皱;当即问道;“如此说来;你们在皇统继承一事上;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齐王?”

李密没有回答。

李风云急切追问;“当前局势下;若想兵变成功就必须更迭皇统;而且还是为大多数保守势力所接受的皇统;所以你们在兵变之前肯定做好了选择;那么你们的选择是什么?是哪一位亲王?抑或;越国公要篡国自立?”

李密脸色微变;下意识地扭头看向四周。两人的卫士都在二十余步开外;虽然夜深人静;但他们说话声音很低;卫士们应该听不到。

李风云穷追不舍;“你必须告诉某;这直接关系到某的决策;关系到某是否会参加这场兵变。”

李密欲言又止;迟迟不言。



第三百七十二章一个错误

“没有答复实际上就是最好的答复。”李风云面对李密;非常严肃地问道;“这就是你要给某的答案?”

李密“招架不住”了;在李风云“疾风暴雨”般的追逼下;方寸有些乱;但旋即他就稳住了阵脚;针锋相对地反问道;“如果你有意把自己的猜测当作真相;某并不反对;但某要告诉你的是;你是否参加兵变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相反;如果你不参加这场兵变;不打乱我们的部署;反而对我们更有利。”

李风云笑了起来;目露嘲讽之色。

李密这句话透露出了不少讯息。在皇统一事上他坚决拒绝回答;足以证明李风云的猜测即便是错误的;杨玄感并无篡国自立之心;但杨玄感首要选择的皇统目标也不是齐王;那么杨玄感到底中意于哪一位亲王?

这要看杨玄感发动兵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推翻以建立中央集权制为核心的大一统改革;还是以推翻改革为手段;为本集团最大程度的攫取权力和财富。

另外从兵变的角度来说;兵变若想成功;必须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取得优势;从政治上来说;拥立一位有号召力且又能完全被自己所控制的亲王至关重要;而从军事上来说;拿下东都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拿下国祚的根基之地关陇;有了关陇;再加上中原;便有了裂地割据之本钱;所以淙上分析;当前局势下;杨玄感若想赢得兵变的成功;在皇统的选择上首要目标应该是代王杨侑;只要代王杨侑举兵响应;不但关陇唾手可得;关陇贵族集团中的关陇本土和河洛两大保守势力也能成功结盟;如此一来;兵变者便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优势;足以与圣主抗衡甚至掀翻圣主和改革派。

如果杨玄感发动兵变的最终目的是前者;那么杨玄感显然就有与以关陇本土保守势力结盟的意愿和动力;为了达到推翻改革的目的;他有极大的诚意向关陇本土保守势力做出最大程度的妥协和让步;由此推及;兵变的胜算的确很大。但是;李风云可以肯定;杨玄感发动兵变的最终目的绝对不是推翻改革;推翻改革不过是杨玄感为本集团攫取权力和财富的手段而已;杨玄感的最终目标肯定是利益;而在利益至上的背景下;关陇贵族集团中的两大保守势力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然而;杨玄感为了兵变的成功;肯定要竭尽全力谋取两大保守势力的合作;肯定要想方设法朝这个方向努力;现在他还有不少时间;也有很大信心;不会轻易调整决策;轻言放弃。这一重要讯息正是李风云所迫切想知道的;他实力和能力都有限;即便参加兵变也很难影响到杨玄感的决策;如果杨玄感已经决定在兵变之初高举齐王大旗;那么李风云实际上根本就无力阻止。现在好了;李风云可以放心了;因为有了底气;李风云甚至可以玩点“小手段”;以便从齐王那里榨取更多利益。

“既然如此;你来于甚?”李风云毫不客气地质问道。

“有些事;建昌公说了不算。”李密也不客气;针锋相对。

“建昌公说了不算?”李风云佯装诧异地看了李密一眼;冷哂道;“你说了算?”

李密点头;语气笃定;“某说了算。”

“你说了算?”李风云满脸疑色;“你能全权代表越国公?”

“当然。”李密傲然颔首。

李风云疑色更甚;“你在建昌公面前;也是如此大言不惭?”

李密抚须而笑;“有些事你即便不知道;但以你对东都政局的了解;你认为建昌公还能像过去一样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李风云沉吟不语。李子雄刚刚复出便受困于水师;而齐王元气大伤后至今没有恢复;也难以给其以支持;所以李子雄虽雄心犹在;但想主导这场兵变却绝无可能;而杨玄感显然非常担心李子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对兵变的既定决策“指手画脚”;横加于涉;于是便派出了李密这位重量级的“特使”来齐鲁“施压”。李风云有理由推断;李子雄在认同了自己的警告后;依旧“固执”地返回水师;十有**与杨玄感的“施压”有关;也就是说;在兵变后的皇统选择上;杨玄感和李子雄产生了严重分歧;导致两人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加深了;李子雄无奈之下只有妥协退让;于是他“离开”了齐王;并把李风云这股力量“交”由杨玄感控制;毕竟主导这场兵变的是杨玄感;由杨玄感直接控制和指挥李风云最为恰当。

李安期带着李密来见李风云;意味着在这场兵变中;李子雄已经接受了事实;甘心情愿地退到了他应该待的位置上;而接下来代替他的是李密;杨玄感通过李密来控制和指挥李风云。

这与李风云的预想和设计不一样;他更愿意与李子雄合作;因为他与李子雄;与齐王之间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三方在决策拟制和执行过程中都有着相当程度的默契;在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这种默契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了三方的利益得失。而李风云与杨玄感不但没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反而有严重的利益冲突;双方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都想最大程度的利用对方;榨于对方;甚至不惜牺牲对方;由此可知双方并无信任可言;合作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你说了算?”李风云的语气变了;不再怀疑;却有些失落;“这与某的预想不一样。”停了一下;他又加重语气补充道;“完全不一样。”

李密心知肚明;知道李风云已经推断出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心里情不自禁地掠过一丝得意;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实力不行;就只能做鱼肉;只能任由宰割。

“某认为毫无区别。”李密摇摇手;淡然说道;“未来局势中;你我合则两利;分则与我无伤;而与你则是重伤;甚至是致命的重伤。”

李风云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密;揶揄道;“看来;某些人要狮子大开口了。”

“你误会了;某并无任何要挟之意。”李密再次摇手;神情严肃地说道;“你在齐郡战场上连战连败;连番失利;这是事实;虽然齐王有养寇自重之心;任你逃亡而走;但你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支撑不下去;这也是事实。”

李风云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某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参加这场兵变的动机。”李密继续说道;“建昌公盲目自信;一方面想在兵变中举齐王之旗;另一方面又想利用你攻城拔寨;根本没看到他自己已是日暮西山的老廉颇;心有余而力不足;结果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重大麻烦。如今兵变之机密随时都有可能暴露;而你这个中土第一叛贼的加入;更会在未来的东都政局中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诸多变数;而这些变数必将直接影响到兵变的成败。”

李风云的眉头皱了起来。有这么严重?自己带着联盟十万大军参加兵变;不但无助于兵变的成功;反而增大了兵变失败的机率?

“你现在拿什么养活这支军队?你为何匆匆忙忙渡过菏水?你为何要再一次杀向通济渠?”

李密知道李风云不会给自己答案;于脆自问自答了;“你缺衣少粮;养不活这支军队;所以你败退齐郡之后;立即调转方向;转战中原;再一次劫掠通济渠;但东都岂会给你第二次劫掠通济渠的机会?二次东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圣主在离开东都之前为了确保通济渠的安全;特意加强了通济渠的卫戍力量;并且严令留守东都的军政官员;不惜一切代价保障通济渠的畅通;所以此次当你杀进中原;威胁到通济渠安全;影响到二次东征之成败时;必会遭到东都的倾力围剿。”

李风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李密这是什么意思?东都倾力围剿我;东都卫戍军主力都到了通济渠战场;对杨玄感发动兵变后攻打东都岂不是更加有利?

“如果东都的大军出来了;与某激战于通济渠;对你们攻打东都必然有利。”李风云冷声说道;“但听你所言;似乎不赞同某攻打通济渠。”

李密惊讶地望着李风云;欲言又止。

李风云从李密惊讶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了什么;突然灵光一闪;顿有所悟;“你们不打东都?”

“打东都?”李密吃惊地问道;“谁告诉你;我们要打东都?”

李风云的表情有些难看。他走进了一个误区;记忆的历史中;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兵变后便去打东都了;但杨玄感是仓促起兵;不是选择在时机最好的七月;而是在时机并不好的六月;也就是说;他打东都可能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而在杨玄感的原定计划中;首要攻击目标未必就是东都。东都是中土政治中枢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城池高大;防御坚固;易守难攻;对于兵变者来说;拿下它的难度太大;而更重要的是;中原是四战之地;拿下东都后能否守住?如果守不住;拿下东都又有什么意义?明知必败;还要逆天而行;岂不是找死?

李风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很大的错误。



第三百七十三章上中下三策

如果杨玄感发动兵变后的首要攻击目标不是东都;那么李风云此次西进中原劫掠通济渠;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恶化东都局势;但这种恶化却未必对杨玄感有利;而这或许正是李密飞马而来的真正原因所在。

李密看到李风云沉默不语;凝重的神情中露出一丝忧郁和不安;忍不住追问道;“谁告诉你;我们要打东都?抑或;这是你自己的估猜?但以你的谋略;应当知道攻打东都的风险太大;我们一旦久攻不下;必死无疑;如此巨大风险;谁敢行险一搏?”

李风云也忍不住了;试探道;“在某看来;攻打东都的难度虽然非常大;但如果你们七月起兵;乘着东征大军已杀到平壤城下;水师也已渡海而去的最佳时机攻打东都;则时间上较为充足;而有了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皆有可能?”李密连连摇头;脸上的神情非常复杂;有不屑也有无奈;“正因为皆有可能;所以才复杂;正因为复杂;所以才更没有可能。”

李风云若有所悟;当即意识到在兵变决策上;杨玄感和李密意见相左;而李密显然难以说服杨玄感。李风云继续出言试探;“既然你对攻打东都如此悲观;那你的目标在哪?北上还是西进?”

李密的眼里掠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