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9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来”。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它是由于挤压力作用形成的。
      平移断层:两盘平错,是由于扭力作用形成的。
        
            地壳中的“寿星”
       
      如同人有诞生日、有年龄一样,地壳也有自己的年龄。科学家对不同大
陆上的地壳岩石进行了抽样分析,认为大陆地壳的最早雏形出现在 37~40
亿年前。大部分地壳的年龄在 28 亿年左右。现已发现的有 30 亿年以上高龄
的地壳有近 10 余处,其中最老的寿星是格陵兰岛的戈德霍普,它的高寿是
39. 8±1.8 亿年。其次是:
      刚果南部 35.2±1.8 亿年;
      俄罗斯科拉半岛 34.6 亿年;
      沃罗涅兹河地区 34.6—34.8 亿年;
      美国明尼苏达州 33 亿年;
      南非德兰土瓦中部 32±0.7 亿年;
      美国蒙大拿州 31 亿年;
      斯威士兰 30.7±0.6 亿年或 34.4±3 亿年。
      随着地质年代测定数据的增多,可能还会发现岁数更多的大陆地壳。
      科学家从南非的前寒武纪岩石中,还发现了 32 亿年前的细菌化石,被命
名为“伊索拉姆原始细菌”。这是目前知道的最古老的生物遗迹,可以说它

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了。
                    
           地质年代
                   
    自从陆上出现了生物以来,古代生物的遗体——化石,就成了我们认识
地球的最好标志。科学家们根据化石以及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来计算,把地
球历史演变划分为五个年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共十余个纪。
    太古代、元古代为地球为发展的初级阶段,距今最远,经历时间也最长,
当时的生物仅处于发生和孕育阶段。古生代鱼类、植物、动物都从低级向高
级发展。中生代地壳活动强烈,发生了一次强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
新生代距我们最近,大约有八千万年,地球上相继繁荣,出现了人类,到处
生气勃勃,百花争艳。
    地质年代表




                    
       大气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地球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它有其他行星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
三大宝:适量的阳光、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大气。
    地球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天文学家常常用天体的起源来解释地球大气
的起源。
    根据太阳系起源的流行理论——康德—拉普拉斯学说认为:大约在 50
亿年前,太阳系是一团体积庞大、温度极高、中心密度大、外缘密度小的气
态尘埃云。整个尘埃云先是缓缓转动,后来温度渐渐冷却,尘埃收缩,而使
转动加快,中心部分收缩成太阳,周围物质收缩成九大行星及其卫星。最初
收缩凝聚的地球团块是很疏松的,气体不光在地球表面,大部分被禁锢在疏
松的地球团内。这时的地球像一块吸足了水分的海绵团,蕴含着大量的气体。

后来,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疏松的地球收缩变小。气体受到收缩,被挤出来。
大多气体分散到地球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大气。地球收缩到一定程度后,
收缩速度减慢,强烈收缩时产生的热量渐渐失散,地球逐渐冷却,地壳开始
凝固。地球凝固后,地球内部受反射性元素的作用不断升温,使地壳一些地
方发生断层、位置移动和火山爆发。地壳和岩石中的水和气体也随之释放出
来,这些被释放出的气体中,一部分像氢和氦等轻分子跑到了宇宙空间,而
氧和氮等重分子大部分被地球吸力抓住,充实了地球大气。
     地球不断失去氢和氧,然而太阳风和地球本身的活动,如火山爆发等,
又不断地补充地球大气失去的气体。所以,从古至今,地球大气总是那么丰
富。
                      
               大气圈
                     
     在地壳外面的广阔空间,是地球的“大气圈”。人们常称它是地球的外
衣。谁都知道,作为地球环境要素之一的大气,是各种生命不可须臾缺少的
东西。但你可曾知道,如今的大气,早已不是原来的大气了,而是至少经过
两次“更新”之后的第三代大气。
     现在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其厚度在 3000 公里左右,通常称之为大气层或
大气圈。它的总质量并不大,仅相当于地壳总质量的 0.05%。大气圈在结构
上,自下而上依次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 从海平面到 18 公里高空,占大气总量的 80%。对流层里气象万
千,冷热空气上下对流,兴云造雨,下雪降霜,电闪雷鸣都在这里发生。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 50~55 公里的高空。此处空气稀薄,水汽和尘埃
含量极少,很少有天气现象,气流平稳,是高速喷气机最理想的飞行区域,
平流层中含有大量臭氧,因此又得名“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辐射中 90%
的紫外线,像地球的贴身“防弹衣”一样,使地面生命免遭紫外线伤害。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 80~85 公里的高空。它负责吸收太阳的远紫外线
和 X 射线,使大气中的氧和氮分子离解成原子和离子。该层的温度随高度增
加而降低。
     热层 从中间层顶到 500 公里处的高空。这一层的温度很高,气温昼夜变
化很大。
     外层 500 公里以外高空,是地球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它有两
条辐射带和一个磁层。磁层在 5~7 万公里的高处,它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它像一道挡风的钢铁长城,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风的致命打击。
     在 50~1000 公里处有一个电离层,分为 D、E、F1、F2 四层,里边的气
体基本都是电离的。地球上的短波无线通讯都靠电离层的反射。80~500 公
里区域,电离密度较小,美丽的北极光就出现在这层。
     从成分上说,大气是一种混合物,其组成相当简单。它由不同成分的、
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的物质以适当比例相配备,为有机世界的生存和发
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代靠近海平面的干洁空气的组成是:

    可是,地球的早期大气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地球脱胎于星云,而星云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可想而知,地球的第一
代大气是以氢和氦为主的。不过,地球在形成之初,由于其体积还很小,没
有足够的重力把这些气体挽留在自己周围。因此,最初的地球无法拥有大量
的气体。有如现在的月球或小行星那样。后来,随着地球不断吸引和兼并它
周围的固体颗粒,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地球的引力也不断增大,并可以把
原始的气体吸引在自己周围,便形成了以氢、氦为主的第一代大气。由于这
些大气分子很轻,在阳光照射下异常活跃,很容易逃逸出地球。
    随着地球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地球内部温度的升高,在地球内部圈层分
化的同时,从地球的内部不断有气体产生出来,这就是地球的第二代大气。
其主要成份可能是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甲烷(CH4)
和氨(HN3),此时还没有动植物呼吸所必需的游离氧。第二代大气产生于火
山喷发或从地球物质中渗出,人们根据当今火山喷发产生的气体和某些陨石
上所发现的气体成分证实了这一点。
    至于第二代大气是怎样演化成现代大气的,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但在演
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
氧化碳,释放出游离氧,从而把还原大气变成氧化大气,使第二代大气的成
分发生重要变化。
    在距今 30 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低等植物——蓝绿藻。这是地
球大气由还原大气变成氧化大气的关键性的事件。在距今 6 亿年以前,绿色
植物在海洋中得到大量繁殖与发展,并占据优势。在距今 4 亿年以前,绿色
植物开始在陆地上出现。这样,使得在大气中的游离氧不断增多。同时,还
原大气的氧化过程被加速。在氧化过程中,一氧化碳逐渐转变成二氧化碳;
甲烷逐渐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氨逐渐转变成水汽和氮。很明显,这时的大气
还不是氧化大气,而是以二氧化碳逐渐占据优势的大气。只是由于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的持续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才得以日益减少,而游离氧日益增
多。有人估计,当大气中游离氧达到现代大气氧的 1%的时候,就可能出现
有效的臭氧层。它对太阳紫外线起屏障作用,可保护地球上生命免遭紫外线
伤害。游离氧是生物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生物界的发展。
    大气中氮气的增多,除了与游离氧有关外,还取决于生物的发展。生物
在其生存期间,需吸收环境中含氮化合物,在体内合成蛋白质等复杂的有机
物。当动物及其排泄物腐烂时,蛋白质一部分转变为氨和铵盐,另一部分直
接转变为氮;氨在游离氧的作用下又释放出氮。由于氮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在常温下不与其它元素结合,所以它在大气中会越积越多,终于成为大气的
主要成分。
    总之,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由于二氧化碳不断减少和氧、氮不断
积累,终于使得地球的第二代大气演化成了现代的第三代大气。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在地球大气由原始大气演化为还原大气时,由于太阳辐射,产生了光致
离解效应。将水分子分解为氢和氧,分解出的氢逃逸出大气层,比氢重的氧
留了下来。性能活泼的氧除了与其他元素化合外,还有一部分形成了臭氧
(O3)。
    臭氧(O3)是氧(O2)分子的一种同位素,它主要分布在地球大气的平
流层里,在海拔 25 公里附近密度最大。因此,科学家又把海拔 25 公里附近
的大气层叫做臭氧层。据估计,在海拔 10~50 公里范围内,臭氧占整个地球
所拥有的臭氧总量的 97%以上。但是,与地球大气相比,还不到地球大气总
量的 1%。
    臭氧含量虽少,但却维系着地球万物生灵的命运。因为强烈的太阳紫外
线对生物会产生致命的危害,它会破坏生物体内的生殖分子和 DNA(细胞的
脱氧核糖核酸,它起着制造和传递遗传信息作用),引起细胞异变和一些疾
病。紫外线对蛋白质也有破坏作用。而 DNA 和蛋白质对光线的吸收主要集中
在紫外线波段。
    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下层的氧分子不再被分裂。被吸收的太
阳紫外线能烤热臭氧及周围的空气,形成高于同温层的空气层,就好像在汹
涌澎湃的对流层上的一把保护伞,挡住了大部分的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
生物免遭紫外线的致命伤害。正因为地球大气中有了臭氧层这个天然屏障,
远古的生物才能从海洋过渡到陆地,而发展成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我们人类
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灵才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上。
    如果大气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就会明显增强,
地球上的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