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28 年 7 月 24 日,车尔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尔加河边美丽的萨拉托夫
城。他的父亲是一个平民出身的牧师,很有学问。家里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
书室,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到这里来。
7 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读书就简直入了迷,他经常一面吃饭,一面看
书。有一天早晨,妈妈看到孩子好长时间没从厨房里出来,心想这孩子到底
吃了些什么?于是,他母亲悄悄地走到厨房门前,只看到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正在那里为一篇小说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泪。妈妈喊来了他的父亲,又拿了很
多他平时喜欢读的书哄他,他才擦擦眼泪继续吃饭。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喜欢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喜欢英国作
家狄更斯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小说,还读了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
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10 岁时,就已赶上了 15 岁中学生的水平。
他 14 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萨拉托夫的教会中学。那里的教师
多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除了讲些老掉牙的教材外,不能给学生提供任何新
鲜有用的知识。车尔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满。
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他不受老师的限制,很快写出了一篇关于读
书学习方法的文章。他说:“知识就像一座有无数宝藏的大山,越往深处发
掘,越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在知识的园地里不屈不挠
地耕耘。”文章写成之后,学生们就争相传阅,这像在他的心灵里,点燃了
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16 岁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通晓 7 种外国语,大量阅读了俄国民主主

义者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文章。第二年,他中学毕业后,又考入彼得堡大学
文史系。
在大学读书的几年中,车尔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奋,读书常常是通宵达旦,
被老师和同学戏谑地称为“伏尔加河边的读书迷”。
“读书迷”,名不虚传,这也就是他最终能成为著名文学家的根本原因。

文学上的林肯——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 19 世纪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原名叫塞缪尔·兰格洪·克莱门斯,生于密苏里州一个不大的村落里。
马克·吐温的父亲是地方法官,经济收入不多,家庭负担颇重。为了摆
脱生活的困境,全家迁移到密西西比河岸边的肯尼波尔城。这里是一片几乎
未经开垦的处女地,满目荒凉。童年的塞缪尔经常跑到附近的一个农场里,
和一群小孩子一起,偷偷地去游泳,捕捉响尾蛇和蝙蝠,采集榛子和野山莓,
他和那里的黑人交上了朋友,每到傍晚,就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黑人丹尼尔
大叔身旁,听他讲述娓娓动听的故事。塞缪尔热爱这些勤劳朴实的黑人,尊
重他们的智慧和品格,甚至把丹尼尔大叔看做是人类高尚品质的化身。肯尼
波尔城是哺育塞缪尔童年的摇篮,他在这儿找到了欢乐,找到知己,找到了
以后创作的丰富的素材。
塞缪尔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12 岁的塞缪尔被送进肯尼波尔城
的印刷厂当了学徒。这里仅供吃穿,不发工钱。他比老板矮半截,却穿着老
板给的肥衣长裤,简直就像钻进了帐篷里一样。后来,他离开了这家印刷厂,
做了一名流浪的排字工人,来往于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各个城市。在密西西比
河上,他经常听到轮船上的水手们测量水深时喊道:“马克·吐温!”意思
是说水有“两寻”深(“寻”是英美长度的旧称,一寻合 1.829 米)。领航
员听到这种喊声就放下心来,引导着轮船安全行进。他把领航员看做是密西
西比河上的“国王”和“主宰”,十分羡慕这个职业。经过刻苦努力,他掌
握了领航技术,做了领航员。他漂流在大河上下,接触到各种脸谱的人物,
洞察他们的心灵,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性格,长了许多见识。他开
始写些小文章在地方报纸上发表,并且用水手喊的那句话“马克·吐温”作
为笔名。
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打响了。马克·吐温真正的文学活动开始于这场
战争之后。他的主要作品有:《傻瓜出国记》《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
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给坐
在黑暗中的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战争祈祷》,等等。
马克·吐温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当 1900 年爆发义和团反帝斗争时,他称
赞义和团说:“中国人当中只有他们爱国,我希望他们成功。”他反对“人
国联军”对中国的入侵,要求“让中国人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
美国人民尊马克·吐温为“我们文学上的林肯”。他说“工作是世界上
最大的快乐”,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不愿意把“真理带到坟墓里去”。
1910 年 4 月,他病在榻上。临终前,他口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让速记
员记下来,准备发表于天下。4 月 21 日,这位文坛泰斗溘然长逝了。

诗坛泰斗——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近代著名的诗坛泰斗、小说家、戏剧家和
散文家。他是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泰戈尔出生在加尔各答市一个名门望族家庭,弟兄很多,他排行最末。
在哥哥、姐姐中,有的是很有才华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家里的接待室,
每天晚上都是灯火辉煌,客人络绎不绝。他的父亲是位有名望的哲学家和社
会改革家,对文学也很有兴趣。泰戈尔的聪颖从小就在这优越的环境里得到
了培育。
泰戈尔的童年有时也蒙有阴影,他那童年活泼的性格也受过很大的束
缚。他母亲去世很早,父亲又经常在外边旅行。他童年的保护者是几个男仆,
他们为了免除看护的麻烦,就把泰戈尔关在一间屋子,不准自由行动。有一
个仆人,常常叫泰戈尔坐在一个指定的地点,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把
他围起来,并且吓唬说,如果迈出这个圆圈,就会有危险。幸亏泰戈尔坐的
地方靠近窗口,可以窥视花园的景色,使他忘却“囚禁”的痛苦。
泰戈尔一天一天地长大,一天一天地渴望着走出家宅庭院的藩篱,去看
看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哥哥去上学,他不禁哭起来,闹着要到学校里去。哭声使他的目
的达到了,家人把他送进“东方学校”。在学校里,凡是不会背诵功课的儿
童都被罚站在木凳上,两臂伸开,手掌上还要堆上石片。泰戈尔厌恶这个学
校,不久就转入师范学校。他专心读书,年终考试得了班上的第一名。一年
以后,他又进了英国人办的“孟加拉学校”,虽然没有碰上什么特别不如意
的事,可他总觉得那个学校死气沉沉,像一座医院。父亲了解他的心情,并
不强迫他去学校,请人在家里教他。他跟着老师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几何
学、历史、音乐以及英国文学等。他读了不少诗歌,对诗歌的兴趣一天天浓
厚起来。
泰戈尔把大自然当做自己的“老师”。11 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到喜马拉
雅山旅行。火车一路飞驰,广阔的田野,清碧的溪流,翠绿的树林,都从眼
前飞奔而过。他们走上山坡,见花儿在草木中盛开,瀑布挂在悬崖上。泰戈
尔兴奋地登上山顶,眺望远处覆盖皑皑白雪的高峰。他从这个山峰跑到那个
山峰,原来天地是那样广阔而又多姿多彩。他纵情喊着、跳着、唱着,陶醉
在大自然的雄浑气魄和瑰丽景色之中。
绮丽的自然风光激起了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旅行回来
后,他开始写诗。有许多夜晚,他不睡觉,伏在灯下苦读,或者披着月光,
在花园里徘徊构思,尝试着写出了一些优美的小诗。不久,他在家里得到“诗
人”的称号。
17 岁时,泰戈尔随着哥哥嫂嫂去英国留学,开始接触资本主义社会,受
到民主思想的熏陶。他在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研究西洋音乐,同时他也
忘不了美丽的大自然,常常跑到有山有水有花有水草的地方,或者坐在海边
岩石上,或者躺在草丛里,耳听涛声,眼看绿草,诗神又活动在他的脑海里。
异国虽好,故乡更美。泰戈尔时时感到故乡的天空、大地、白云和江河
在默默地呼唤他。他只在英国呆了两年,就回到了祖国。
泰戈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常到乡下去住,代替兄长管理祖上留下
的田产。他接触到劳动人民,看到许多质朴诚实的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就给
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他又研究医药学,无论白天晚上,只要有人病了,

他就带药箱登门行医。在同农民频繁的接触中,他关心着农民的疾苦。他曾
怀着深切的同情描绘农民的悲苦处境:“这里有大水,农民割了未熟的稻,
用船载回家去,我听见他们的叹息和忧愁的诉说。……不幸的农民所希望的
不过是能有几粒好谷在谷堆里而已。”
在乡间,泰戈尔写了不少诗歌。1881 年,他出版了诗集《黄昏之歌》和
《晨歌》。诗歌文笔清新优美,使他名声大振。以后,泰戈尔又写了长篇小
说 12 部,诗集 50 余册和几十个剧本。他的作品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对
于传播古老的东方文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坚持不懈的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近 300 篇
短篇小说和 6 部长篇小说,形象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反动本质。
莫泊桑 13 岁那年,考入了里昂中学,他的老师布耶,是当时著名的巴那
斯派诗人。布耶发现莫泊桑颇有文学才能,就把他介绍给福楼拜。
福楼拜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当时在法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看了看莫泊
桑的作品,对他说:“孩子,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东西里
表明你有某些聪明,但是,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法国作家)的说法,
才气就是坚持不懈,你得好好努力呀!”
莫泊桑点点头,把福楼拜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福楼拜想考一考莫泊桑的观察能力和语言功底。一天,福楼拜带莫泊桑
去看一家杂货铺,回来后要莫泊桑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的货商必须是杂货
铺的那个货商,所写的事物只能用一个名词来称呼,只能用一个动词来表达,
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并且所用的词,应是别人没有用过甚至是还没有
被人发现的。
多苛刻的要求啊!但莫泊桑理解福楼拜的良苦用心,他写了改,改了写,
反反复复,努力朝福楼拜提出的要求奋斗着。
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莫泊桑的学业进步飞快。后来,他就写剧本和
小说了,写完就请福楼拜指点,福楼拜总是指出一大堆缺点。莫泊桑修改后
要寄出发表,但是福楼拜总是不同意,并且告诉他,不成熟的作品,不要寄
往刊物上发表。
刚开始,莫泊桑唯命是从,福楼拜不点头,他就把文稿放在柜子里。慢
慢地,文稿竟堆起来有一人多高,莫泊桑开始怀疑:福楼拜是不是在有心压
制自己?
一天,莫泊桑闷闷不乐,到果园去散心。他走到一棵小苹果树跟前,只
见树上结满了果子,嫩嫩的枝条被压得贴着了地面,再看看两旁的大苹果树,
树上虽然也果实累累,但枝条却硬朗朗地支撑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