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
    风带 如同水自高处流向低处一样,空气从高压向低压带流动,便形成了
不同的风带。地球上的三个低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之间共有四个风带;由两
极地高压带向两副极地低气压带流动的空气,受地球自转作用力的影响,偏
转为东风,极地盛行东风的地带便叫东风带。由南、北两副热带高气压带吹
向副极地低气压的风,偏转为西风,盛行西风的地带为西风带。从南、北两
条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向风,因受地球自转影响,又偏转
为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刮这两类风的地区分别称为东南信风带和东北信风
带。

             夜空光带
  
     我国黑龙江省的加格达奇夜空突然出现了一种奇特而瑰丽的景象,吸引
了当地居民。大家纷纷从家中出来,翘首观赏。21 时正,在西方苍茫的地平
线上,突然出现一个亮点,最初,它按着近似螺旋的轨迹,然后沿着近似 W
的曲线上升。亮点的尾部留下一条橙黄色光带,像火烧的云一样美丽。21 时
零 3 分,亮点周围又出现了淡蓝色的圆底盘,随着亮点一边升高,一边扩展,
一边向东方缓缓移动,此时,整体形状酷似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天线。又过了
2 分钟,光点携带着底盘升到了人们的头顶,并迅速扩散。由于面积不断扩
大,原来的淡蓝色逐渐变成了乳白色。此时亮点一闪一闪,射下一束束扇状
的光面,2 分钟后便慢慢地消失。这时,西方低空中的光带仍然存在,并在
上方扩展成一个淡蓝色的云团,状如一个倒放的烟斗。约经半小时,这条橙
黄色的光带和淡蓝色的云团才先后消失。这一奇异景象,漠河县、呼中区、
新林区等地的居民也都看到了。人们异常兴奋,相互猜测着这一奇异景象的
由来,是北极光呢,还是别的什么自然现象?至今这仍是一个谜。
     1957 年 3 月 2 日夜晚,在黑龙江呼玛县的上空也曾出现过离奇的光带。
那天晚上 7 点多钟,天色刚黑,在呼玛气象站的北面,西北方的天空中出现
了几个稀有的彩色光点,接着光点放射出不断变化的橙黄色的强烈光线,把
整个北方天空照得血红。不久光带渐渐模糊而成幕状,如同天空中挂着一幅
艳丽夺目的彩色帷幕。尔后,彩幕逐渐变弱消失。过了一个半小时,天空又
出现了几个光点,放射出几十支光柱和色带,忽隐忽现。渐渐又变成了一幅
美丽闪耀的彩色光幕。从光幕里偶而射出几支橙黄色的强烈光柱,接着光幕
变弱,光柱也消失了。
     奇怪的是同一天晚上 7 点钟,新疆北部阿勒泰北山背后的天空中也出现
了鲜艳的红光,好像那里的山林起火似的。过了一会,在红色的天空里,射
出很多片状、垂直于地面的白色中略带黄色的光带,以后越来越淡,变成银
白色,直到消失。

               草原极光
                     
    1988 年 8 月 25 日至 27 日,呼伦贝尔草原上空出现了极光,当地居民都
观看到这一自然景观。连续出现的极光现象都是从晚上 9 时左右开始的。先
是一条火红色直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急速升起,至大熊星座下方,然后逐渐
扩展开来,变成一条五彩滨纷的彩色光带,呈不规则曲线状。在彩带前方,
还出现了旋涡状光团,中间有一耀眼亮点。开始似蝌蚪,以后逐渐升高变成
椭圆形彩色光带,持续了 30 分钟左右。呼盟气象处观测后,确认是极光。极
光一般常见于高纬度地区,呼盟出现极光,实属罕见。

            寒冬“彩虹”飞
                       
    1989 年 1 月 16 日 17 点 20 分至 45 分,我国新疆阿勒泰市正南天空中出
现了两道呈 X 形的“彩虹”。据阿勒泰一些老人说从未见过这种奇怪的现象。
据气象部门介绍,这种现象类似彩虹,但不是彩虹,在气象上被称作“晕”。
它是太阳光线照在最高云层——卷云中才能产生的一种折射和反射现象,不
过在冬季发生,尚属罕见。

          神秘的光团
                   
    在美国新泽西州长谷镇附近的铁路上,有时夜晚会突然出现一种神奇的
闪闪发光的气团,急速地摇曳升上天空。据调查统计,除长谷镇外,在美国
其它地方,有时夜晚也发现同样的光团。这一使人迷惑不解的现象,轰动了
整个美国。从事宗教迷信活动的人说是“神灯鬼火”,另外有些人还说是“天
外来客”。
    1976 年,经地质学家、科学家共同努力探索,终于揭开了光团之谜。形
成神奇光团的原因,主要是地壳中埋藏着一种叫做石英的晶体矿物,当地下
断层发生移位时,地壳的石英由于受到强大压力或扭曲力的作用,产生了压
电电荷。当足够多的压电电荷上升到地表时,它就“释放”到空气中。如果
电荷的释放十分强烈,周围的空气就会充分电离、发热以至发出光辉。任何
地方只要有这种情况,人们就会看到一个直径 2 英寸至 3 英寸的神奇光球。

             海市蜃楼
                   
    我国山东省蓬莱阁历来有海市蜃楼奇观之说,可是人们却未曾亲见,是
否可信,不得而知。1986 年山东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在济南成立
“蓬莱海市蜃楼摄制组”,几年来却一直没有捕捉到海市蜃楼奇观的影子。
1989 年 6 月 17 日,山东电视台孙玉平在蓬莱地区拍摄电视片《齐鲁海疆》
的部分镜头时,却意外地碰到了好运。那天北京夏令时 14 时 20 分,蓬莱阁
对面沿黑山岛往东的 100 公里海面上,出现了一条巨大的淡黄色光带,大雾
弥漫四际,这一征兆说明海市蜃楼奇景即将出现。孙玉平和他的伙伴按捺不
住激动的心情,刚刚架好摄像机,海市蜃楼便出现了:只见忽而亭台楼阁,
各显奇姿,忽而苍松翠柏迎风摇曳;东边刚见客舍,西边又现高楼……美景
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孙玉平与他的伙伴们肩扛摄像机,在松软的沙滩
上来回奔跑,一连 6 个多小时,终于抢拍下了一套珍贵的海市蜃楼录像。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国家获悉后,纷纷愿出高价购买这套录
像片,却都被一一谢绝了。

             海上奇观
                   
    “佛光”是普陀的一大奇观。
    在某个漆黑的夜晚,突然间,海面上闪烁着道道闪光,不久连成一片,
倏忽万变。继之,海水淹没的浅滩,也闪烁着光点,有如万斛明珠。此时仿
佛一天繁星都洒落在浅滩之中,如果你随手往水中一捞,只见无数星星在手
掌中闪烁,又从指缝间溜走。潮水退后,沙滩依然银光点点,如同聚集着千
万只萤火虫……。这就是“佛光”。
    普陀“佛光”,又叫“海火”、“神灯”。相传这是菩萨神力的显示,
有幸见到“佛光”的人被认为有佛缘,能够得到幸福。
    你可曾知道,普陀“佛光”还曾把日寇驱走过呢!那是 1944 年 7 月,大
约有 8000 名日军在普陀登陆。军官们横冲直撞进入神殿,恣意攫取文物;士
兵则在海滩上安营扎寨,搅得岛上犬不宁。不堪其扰的老百姓,只好叩别了
庄严的庙宇,躲到别处。
    有一天晚上,千步之外的莲花洋上,突然灯火闪烁。日寇疑是美军太平
洋舰队来袭,急忙用探照灯扫视海面,可是一无所见。不一会,海上灯火越
来越多,遍布海面。日寇军官下令开炮迎击,一时炮声隆隆震撼全岛,然而
“对方”却毫无反应。“灯火”随着海潮汹涌而来,吓得笃信佛教的日军官
兵纷纷跪在沙滩上连连叩头,乞求菩萨恕罪,随之仓皇撤离普陀佛地。当地
老百姓都认为这是“菩萨保佑”的结果,一时传为佳话。
    那么“佛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由一种生活在海水中的能
发出强烈萤光的浮游生物造成的。每当海水中生物腐败后产生的有机物增加
时,这种浮游生物便大量繁殖起来,并在风平浪静的海湾处聚集。白天,日
照强烈,人们难以发现它们的踪影。到了夜晚,这种群集的浮游生物便发出
大面积的闪烁的荧光来,形成了普陀奇观——“佛光”。

        海洋与沙丘的传说
                    
    世界上最著名的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位于我国最大的高原式内
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中央。当你面对 32.7 万平方公里的滚滚黄沙时,如
果有人告诉你,这里原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海,你相信吗?
    不管你信与不信,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大约在 6000 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是一个浩瀚的内陆海,海面高度曾达
1250 米,水深大约 1000 多米。今天的罗布泊,就是这片大海向东退缩的残
迹。由于海水面积扩大,气候温暖湿润,沿岸森林茂密,海洋生物非常繁盛。
如今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大量煤田和石油,就是当年死亡的浮游生物沉积而成
的。
    这么大一片海洋怎么会变成了沙漠?它那厚达百米以上的流沙又是来自
何处呢?
    塔里木盆地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部位,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之
一,周围群山环抱,加上青藏高原这巨大的屏障,阻挡了各大洋水气的深入,
使深居内陆的塔里木盆地成了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气候条件。
    昆仑山、天山大小河流的冲积物为形成沙漠提供了物质来源。据统计,
周围一块面积 775 平方公里的地区,每年可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提供 2.71 万立
方米的黄沙。随着气候日益干燥,沙漠从中心向边缘,由东向西不断扩大,
滚滚黄沙终于吞没了一座座繁华的古城,形成了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地中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沙漠
                   
    大自然真会开玩笑,原是一片茫茫的大海,被它变成了浩翰的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而原是干涸的沙漠地,在它手里又变成了汪洋大海。位于亚、非、
欧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就是大自然“沙漠变海洋”的杰作。
    地中海东西长约 4000 公里,南北最宽 1800 公里,总面积约 250.5 万平
方公里,平均深度约 1600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
    然而在距今 700~500 万年期间,浩浩荡荡的地中海却是一片干涸荒芜的
沙漠。1970 年 8 月,美国的“格洛玛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地中海海底不同地
点和不同深度,发现了沉积层中有石膏、岩盐和其它矿物的蒸发岩,其形成
年龄距今约 700~500 万年之间。人们从现代晒海盐得知,只有在封闭的盐场
才能使原生海水的 90%以上蒸发完,沉淀出食盐来。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地
中海确实是干涸的。
    考察船还发现,位于地中海北岸的罗纳河和南岸的尼罗河的河谷一直延
伸到现在海平面下 500~1000 米深处。这些河谷深达 300 多米,现已被海洋
沉积物填满。由此可见,当时的地中海必定比今天的海面低几百米。这正说
明今大的地中海 1100~600 米以上处都是干涸陆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