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它时容易错误地陷入不可知论中。
    (Ⅱ)出现的瞬时性
    所谓出现的瞬时性,是指灵感往往以“一闪念”的形式出现,故它常常
瞬息即逝。我国宋代苏轼的“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即是对灵
感这一特点的写照。因此灵感一旦出现就要立即抓住。上例中爱因斯坦迫不

及待地在新桌布上演算,就是在及时捕捉灵感。据不少青少年反映,他们对
灵感的这一特性了解甚少,所以当灵感到来之际仍然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
何有效的方法捕捉灵感,致使事后头脑依然空空如也,这是值得惋惜的。英
国著名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年轻时经常在厨房里劳动,她每次都带着纸和
笔,随时把脑子里涌出来的思想(灵感)记下来。因此,随身携带笔和小本
子,是捕捉灵感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好方法。著名的发明泰斗爱迪生的衣兜里
总是装着一个小本本,不论何时何地,每当脑际忽闪出思想的火花时,就即
刻记在本子上。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施特劳斯也十分珍惜灵感思维,他一生创
作圆舞曲 400 余首。一次,他站在海边,望着碧波掠岸,浪花盛开的优美,
感情洋溢,不知不觉地同乐曲联系起来……突然来了灵感,产生了一个妙不
可言的音乐旋律。他拿出笔欲记时却没有带纸,于是毫不犹豫地脱下衬衣,
在衣袖上及时记下了这个旋律。后来的不朽之作《蓝色多瑙河》就是在这个
旋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再看科学巨人牛顿,有一天,他在街上走着走着猛然
悟出一个公式,正好路旁停着一辆马车,他随即走过去扒在车厢后板上聚精
会神地推算起这个公式,马车往前走,他也往前走,直到他跟不上了才反应
过来,原来他竟把车厢当成了黑板。
    (Ⅲ)灵感的专一性
    所谓灵感的专一性,指任何灵感都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某一方面而产生
的,即专一的问题引发专一的灵感。同一个灵感不可能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多方面的问题也不可能指望出现一次灵感而得到解决。如长期研究缝纫机械
化问题的埃里亚斯·毫,成天沉醉于各种机械的思考之中,可是如何实现缝
纫机械化这个技术关键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使他一筹莫展。一天深夜,他
做了一场恶梦,梦见自己被一群原始人抓住,对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他发明
能够缝纫的机器,否则就处死。原始人见他交不出来发明,便一起举着长矛
刺过来,当长矛逼近的时候,他看到每个矛头都有眼睛样的孔。醒来还想着
这种位置奇特的孔,想着想着,又想到了自己一直在研究缝纫机械化问题,
茅塞顿开,得出了创造性的设想:把缝纫机的针眼设在针尖处,而不是在针
的根部。他赶紧记下这千载难逢的设想。久悬不决的缝纫机械化的一大技术
难关,至此突破。如果他没有长期专一地思考,灵感就决不会产生。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思考酝酿一个问题,到了挥之不去,驱之不散;才
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程度,就会将许许多多的事物同这个问题有意无意地联
系起来,外因(如某一现象、某种东西、某人的讲话等)就有可能向你提供
有益的启迪,一下子打开你的思路,产生专一的灵感思维。所以专一的灵感
思维必然是来自以前对某一专门问题的过量思考,不少青少年都有这种体
会。
    (Ⅳ)灵感的新颖性
    关于灵感的新颖性这特点,是从灵感思维的功能和作用上考察而得出来
的。钱学森教授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指出:“光靠形象思维不能
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因此,思维的复旧性、重复性
与逻辑性是不会有所突破的,因而也是不会形成灵感的。古往今来的重大科
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无不与灵感的新颖性有关。诗人、文学家的神来之笔、
军事指挥家的“出奇制胜”、思想战略家的“豁然贯通”,科学家、发明家
的“顿开茅塞”等,都说明灵感新颖性的这一特点。
    (Ⅴ)灵感的模糊性

    关于灵感的模糊性,许多科学家似乎共同发现,灵感往往出现在醒与睡
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下,或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叉过程中,这就决定了灵
感的模糊性特征。所谓灵感的模糊性,是灵感所产生的新线索、新结论、新
成果往往并不是很清晰的,还需要及时地加以清理。因此,灵感产生以后,
就要对它们认真地思索与逻辑思考,方能得出明确的成果,这是创造过程中
极为重要的一步。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产生的灵感,仅仅发现
苯的分子式呈环状,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正,才把这模糊的结果上升为清晰的
结构图。
    (Ⅵ)灵感的普遍性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突变过程。根据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引起质变,因此,只要能在创造中做到苦苦思索、
过量思考,那么灵感就会在人的头脑中出现。从这点可知,灵感存在的普遍
性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的。
    在美国,有人曾向 1000 多位著名学者调查两个问题:一是你在解决重要
问题时是否借助过灵感;二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灵感。对第一个问题,有
80%的人回答说曾借助过灵感;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多种多样了,诸如在
换衣、刮脸、开车游玩、整理庭院、钓鱼、打高尔夫球、散步、听音乐等时
间内,都可能会随时产生灵感。
    事实表明,除了天才、学者外,一般人头脑中也常常会出现灵感。比如,
我们常听人说:“我一下子突然想到了……”;所谓“灵机一动”、“急中
生智”,很多都与灵感思维活动有关。据设查,说自己曾获得过灵感的青少
年大约为 60%左右,这主要表现在解决各种难题、处理日常事务及发明创造
活动的过程中。这足以说明,灵感思维决不是某些天才、科学家、发明家们
所独有的专利。一般人只要科学地进行创造力开发及创造性思维训练,大多
数人都会程度不同产生各种形式的灵感,解决各种不同形式的难题。
    ②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虽然当前人们对灵感思维的本质了解得尚不充分,但是对于灵感产生的
过程还是做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可认为,灵感产生的条
件及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Ⅰ)头脑中要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由灵感的专一性所决定的,
它是产生灵感的前提或必要条件。很明显,一个在头脑中并无要解决问题的
人,决不会产生有关问题的灵感。因此,灵感与要解决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Ⅱ)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及足够的观察、信息资料的积累。这是产生
灵感的另一必要条件。例如,一个不懂文学的人决不会出现写作的灵感,一
个对计算机毫无知识的人也决不会出现解决计算机问题的灵感。究其原因,
关键在于他们不具备必要知识及资料。所以,灵感思维是要以一定结构的知
识积累或经验为先决条件的。
    (Ⅲ)对欲解决的中心问题,要反复地、紧张地、艰苦地、长时间地思
考,也就是说,要进行超出常规的过量思考。这种过量思考是促使灵感到来
的必经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创造者和科学家往往不被一般人所理解,他们
常常被视为“精神失常”,是“疯子”、“狂人”等。例如,陈景润走路撞
电杆;牛顿在马路上把黑色的马车车厢后板当成黑板;爱迪生走进税务局交
税好半天竟答不出自己的名字;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曾昭伦在雨中行路不知道
打开手中的雨伞等许多事例,都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阶段科学家的过量思考情

形。到了这一阶段,头脑里的问题已经达到了挥之不去,驱之不散的程度,
有的思想逐步转化为潜意识。然而尽管这样,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在思
想达到饱和以后,思路也往往进入到僵局之中。
    (Ⅳ)搁置。人们进行过量思考,使思路进入到僵局之后,便可把要解
决的问题暂时放一放,使大脑放松放松,也可以从事一些其他性质的工作,
或者可以去玩一玩,散散步,改换一下原来的环境,缓冲一下紧张的思考,
使大脑不受压抑,促进头脑中的潜意识进行活动。在搁置阶段,头脑已形成
的潜意识信息,一旦遇到有关的刺激,即会自然地产生“一闪念”的顿悟灵
感。
    (Ⅴ)灵感的产生。人脑的“一闪念”即顿悟一旦形成,即表示灵感已
经到来。这时关键是要及时地抓住灵感,并通过自觉的思维活动对这突然的
“一闪念”进行鉴别,只有对有用的灵感进行有意识的强化并使之清晰以后
才能在创造中起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往往需要及时地将灵感记录下来,否
则稍有放松,灵感就可能从脑海中消逝。
    对于灵感产生的条件及过程,清朝末期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
极生动的描述。他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这里王国维引用的是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词。第一境意思
为要解决某个问题但找不到方法,才发出“望尽天涯路”、“敢问路在何方”
的感概;第二境意思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废寝忘食,尽管人瘦了但
没有半句怨言;第三境意思是经过千万次的过量思考,突然找到了解决问题
的方法,再回过头来看,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早就在自己身边,只是原来没
有认识到它罢了。
    当然,灵感的产生并非一定要经过以上几个过程。例如,有的人不需要
经过搁置阶段,而可以通过追捕“热线”直接产生灵感。所谓“热线”就是
由显意识蕴育成熟了的、并可以与潜意识相沟通的主要课题和思路。“热线”
在大脑中形成,是信息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所产生的,大脑中的热线一旦
闪现,就要尽快追捕不能中断,迅速将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同时推向高潮,
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就会妙思泉涌,产生灵感。例如,有的诗人一旦诗兴触
发,便急忙挥笔疾书,甚至连将斜放着的稿纸扶正的时间都没有。有的青少
年从提出发明课题到解决发明课题竟然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也是这个道
理。
    ③诱发灵感的基本形式
    大量的事实表明,当科学的思维活动达到高潮后,问题仍旧百思不得其
解,这时,为了得到灵感,诱发的因素便成了关键,它往往直接关系着成功
与失败。因此,了解诱发灵感的基本形式,就可能在关键时刻主动地去诱发
灵感,从而进行有效的创造。诱发灵感的基本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Ⅰ)联想武。当人的思维发展到“过量思考”阶段以后,在久思不得
其结果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因为某一偶然事件的刺激而顿时产生各种联想,
从而使得问题的答案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例如,人们早已知道,为了保证
内燃机的有效工作,就必须使油与空气均匀混合后进行燃烧,但油和空气怎
样才能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