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金渔村-第7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拿出一段新绳子塞了进去,用刷子蘸着桐油在缝隙四周和里面仔细的刷了起来。
  敖沐阳以为接下来是要用石灰将缝隙给堵起来,结果并非如此,老爷子将放进去的绳子又给拿了出来,用斧头给剁成了小短块。
  剁碎之后,他把麻绳给拆解开来,混上石灰和桐油放进一个仿佛小石臼的东西里敲打起来。
  随着不断的捶打,解开的麻丝和石灰、桐油混合在一起,逐渐混为一体成石灰膏。
  老爷子敲打速度开始加快,这个时候他就不抽烟了,防止烟灰落到里面去。不过他没把抽到半截的烟扔掉,而是掐灭后夹在了耳朵上。
  敲打了一会后他用手试了试,然后摇摇头说道:“不够软和。”
  足足敲打了二十分钟,他又试了试这石灰膏,此时石灰膏变成了橡皮泥,入手不黏但异常柔软,这样他点点头说道:“好了。”
  他把石灰膏塞进缝隙中,不多不少正好合适。
  最后他又继续往上刷桐油,再拿了个小铁片将缝隙给盖住,这小铁片不是钉在上面,而是用一层胶给黏在上面,修整之后,这条缝隙被完好的堵住了。
  老爷子抹了把汗水,从耳朵上拿下那半截香烟重新点燃塞进嘴里,道:“行了,再走下一路。”


第1350章 拍视频
  捻匠这个活的要命之处,是一旦开干了就没什么歇息的机会,他们自始至终得保持全神贯注,搜索船上每个角落,不能放过一个漏洞。
  敖沐阳蹲在码头上看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看不下去了,他跟陈冬娃打了个招呼道:“老爷子,你们先干着,我先回家了。”
  陈冬娃笑道:“成,我们这个活没劲,太枯燥,哈哈,一般人看是看不下去。”
  “要不是为了生计,可能我都不干这活了,所以咱们怎么能要求现在的娃娃来学?他们更不愿意吃这个苦头。”陈得福摇摇头道。
  敖沐阳沉默的应承,反正他干不了这活,还不如去做厨师,这活实在是没有趣味,收入还低。
  他往家里走,路上碰到三灯给他送豆腐。
  这豆腐做成了水绿色,看起来像是长了一层青苔,其实这是因为用了苦梓叶的汁的缘故,不太好看,但好吃又有营养。
  三灯送来一盘子豆腐,敖沐阳吃惊的说道:“呀,怎么给我送过来这么多?”
  “那可不,给村长送礼不得多送点?”三灯咧嘴笑着开玩笑,“主要是做的也多,自己磨的豆腐好吃,多给你送了点。”
  敖沐阳看看天上的太阳说道:“这个天的豆腐做多了可不行,得赶紧吃呀。”
  说起天气,三灯脸上露出了苦色:“村长啊,今年不是雨水挺丰沛的吗?唉,怎么好像又旱起来了?从去年秋天到现在,这快一年了吧?就下了两场雨呀,唉,这地里可怎么办?”
  敖沐阳摇着头说道:“什么挺丰沛的,就初春那会下了一场春雨而已,今年天气预报给出的就是干旱预警。”
  三灯脸上顿时露出了沮丧之色,他说道:“春天那雨下的那么得劲,还以为今年能顺风顺水过个好年,原来还是干旱啊。”
  敖沐阳也无可奈何,对于渔村来说,夏季还是多下几场雨比较好,不说水稻田需要雨水浇灌,也不说龙涎湖需要雨水补充,就说他们村子搞旅游还是雨中风景更好一些。
  还好龙头村的海鲜、美景和服务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到了禁渔期游客依然很多,天气炎热,内地的游客开始往沿海避暑,红洋是这些游客的首选,而龙头村又是游客们到了红洋后的首选。
  红洋过海那会,渔政联合派出所、民间海洋巡逻队对偷捕滥捕的情况进行了严格整治,这影响一直延续到禁渔期开始。
  另外六月一号当小朋友和家长们在欢庆佳节的时候,几个相关部门又隆重的搞了个禁渔期严格执法的誓师大会,红洋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
  这一连串的动作互相影响,大大震慑了渔船违法出海的行径,禁渔期开始之后,渔政和海警进行了严格监察,发现今年的违法船只很少。
  戴宗喜要求他们不准放松警惕,必须要将严格执法的力度持续到禁渔期结束。
  海上没什么事,敖沐阳便没有去参与巡逻行动,他们只要起到民间辅助作用就行,过度参与反而容易让人说闲话。
  这样老敖有了时间,他就策划了关于捻匠捻船的拍摄行动。
  第二天上午,他带着新媒体四人组去了码头。
  许楠顺便给他看了一张报表,他们做的这些新媒体节目竟然开始盈利了。
  “今天得拍摄一个广告,这捻船的节目有没有插播广告的空间?”许楠问江雪,后者是内容总监——监自己一个人。
  江雪正要说话,敖沐阳看着报表抬头问道:“这上面赚的钱,单位是人民币还是泰铢啥的?前天你们接的广告费是五十万?是走私犯子找你们做广告啦?”
  许楠翻白眼说道:“村长你什么意思呢,上面不是说的清清楚楚吗?是哇哈哈投标的广告,他们针对游客来做这个广告,所以选了咱们。”
  敖沐阳惊讶道:“五十万?”
  许楠道:“村长你真的有点村炮,这收费相当低好不好?咱们在各大平台上的节目还在发展中,预计再过半年,他们投放这种规格的广告得五百万!”
  敖沐阳倒吸一口凉气:“不可能吧?在电视上放一次广告才多少钱?”
  “第一,广告投放不看平台,看的是受众量,我们现在仅仅在公众号上,一次视频的投放观看量就达到了两百万,所有平台加起来得有上千万!”
  “第二,这不是一次广告的价钱,而是一档广告,放到中药上就是一个疗程,咱们收费真不高,主要是咱们现在是初始阶段,合作的都是大公司,做的广告都靠谱。要是咱们像一些短视新媒体公司那样随便接广告,那早就起飞了。”
  听着许楠的分析,敖沐阳琢磨了一番说道:“敢情我努力发展村子的旅游业,带领全村老百姓发家致富,还不如不搞这么多事,就带着村里人拍视频?”
  许楠摇头说道:“那倒也不是,这种新媒体发展模式是有局限性的,主动权也在平台手中,其实发展乡里还是你们徐徐渐进搞旅游业更稳妥。”
  敖沐阳松了口气道:“还好,你差点掀翻了我的三观。”
  一边聊着他们一边走到了码头上,陈冬娃等人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四位老捻匠都换上了新装,统一打扮,都是西服。
  看着他们穿的那皱皱巴巴的西服,再看看他们那黝黑的皮肤、满脸的皱纹和凌乱的头发,许楠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冬娃讪讪的说道:“我们没啥好衣服,这衣服就是过年还有去参加红白事的时候穿的……”
  江雪柔声说道:“老伯,你们衣服很好,别在意我朋友的笑,她有精神病。不过你们这衣服不搭配你们的工作环境呀,你们怎么想到穿西服来?”
  陈冬娃看向敖沐阳说道:“这领导让我们穿的板正点。”
  敖沐阳不想背这个锅,他确实想让四人穿的好点,可没想让他们穿西服——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游客中不少姑娘都穿上超短裙了。
  但江雪没给他辩解的机会,直接一摆手说道:“村长大人,你去给四位老伯找一身有渔家风的服饰,干净就行,必须得跟渔船的风格搭配起来。”


第1351章 渔家服饰
  听了江雪的话,敖沐阳有点发懵:我去哪里找这些衣服?
  他琢磨一番后给姜晓玉打电话,问她谁家有大襟布衫和笼裤。
  姜晓玉笑道:“村长你又要整什么幺蛾子?是打算搞咱们渔家传统服装展览会吗?是不是还要搞模特走秀?”
  敖沐阳没好气的说道:“走秀个锤子,嫂子你赶紧给我找找,找四身这衣服,我有用,急用。”
  姜晓玉是全村百晓生,不多会后她还真把这些衣服给找来了。
  天气热的时候渔民多穿短衣短裤,以便于撒网捕鱼,也便于清洗。
  笼裤算是红洋当地渔民服饰中的特殊裤式,很有特点,都是蓝色老土布做成的,这样脏了也不太要紧,看不出来。
  四个老渔汉也不在乎什么颜面,拿到衣服后随便分了一套,当场脱西服换衣服。
  苏乘龙问道:“你们不用选一选大小号吗?”
  敖沐阳说道:“不用,大襟布衫和笼裤都是往大里穿,你待会就知道了。”
  大襟布衫是黑色的,有点像是八十年代流行的蝙蝠衫,胳膊窝的位置拉开老大,衣服正中对襟开,用老式布扣来扎着。
  笼裤则是裤裆肥大、裤腿肥大,它的腰头拔出来老高,这样便于系扎,另外裤腿虽然肥大却比较短,蹲下站起非常方便。
  敖沐阳对许楠说道:“待会你们拍视频的时候可以讲解一下,我们这传统衣服都是有故事的,比如笼裤吧,以前叫龙裤,龙王的龙。原因是南宋赵构被金军追到了东海海滨,当时有渔民载着他和一众大臣乘风破浪躲开了金军追兵。”
  “退难脱险后,赵构感激渔民们关键时刻出手就想送他们谢礼,可惜官家那会跑的及也没什么金银财宝,就把一条御裤送给了当时帮助他的渔民。”
  杜兴义惊愕的问道:“这皇帝也太粗犷了一点吧?用裤子做谢礼?原来九品芝麻官里那故事是有现实做依据的啊?”
  敖沐阳瞥了他一眼说道:“传说,这都是传说。”
  姜晓玉好奇的问道:“还有这故事?”
  敖沐阳说道:“嗯,我刚刚上网搜的,东海那边的渔民也穿笼裤,这故事就是他们那边的,反正都是笼裤,那故事肯定能套用的上。”
  四人换上大襟布衫和笼裤,赤着脚站在木船上一字摆开,这样看起来跟木船的风格确实很搭配了。
  江雪和许楠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下流程,然后对苏乘龙点头,苏乘龙打开了摄像机。
  这时候陈冬娃怯生生的举起手说道:“报告领导,我有话要说。”
  敖沐阳笑道:“什么领导,什么报告,老爷子你有话尽管说,就当他们四个不存在,你们待会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陈冬娃抿了口口水看了眼摄像机,脸上表情很紧张,他说道:“那不能行吧?我们还没被拍过哩。”
  江雪补充道:“村长,你安慰不了他们,他们对着镜头总会紧张的,不过咱们可以跟拍好几天,有空了就过来拍一段,他们总会熟悉的。”
  敖沐阳点点头,示意他们再度开始。
  陈冬娃急了,说道:“领导,我有话要说哩。”
  “噢噢,对。”老敖讪笑,“要说什么?”
  陈冬娃深吸了口气道:“昨天我们四个老弟兄讨论了一下,其实光拍我们捻船没啥意思,然后我们琢磨了一下,就想再展现点别的,捻匠除了捻船,还会收老船木,老船木功能多,做板凳椅子家伙什,手巧的还能搞木雕,程大金平时就会弄一些木雕。”
  沉默寡言的程大金点了点头,他从放在船上的工具箱里拿出一大一小两个木雕,大的有二十多公分,小的则是巴掌大小。
  敖沐阳走过去看了看,大的木雕是一条龙盘在木柱上吞云吐雾,小的则是一只三足金蟾,程大金雕工不错,木雕线条流畅而细腻,竟然相当漂亮。
  许楠问陈冬娃道:“陈老伯,你先介绍一下这个老船木吧。”
  摄像机转了过去,陈冬娃瞥了一眼镜头哆嗦了起来,他挤挤眼想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