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金渔村-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子斜睨他一眼道:“比起你来,我还是差一些。”
  “何出此言?”
  老爷子点了点他的手腕:“你这手串花了多少钱买的?要是你愿意,我现在就拿这艘游艇换你的手串。”
  敖沐阳连连摆手:“算了算了,我这个以后留着当传家宝了。唉,老爷子你肯定也有传家宝,肯定不是我这小手串能比的。”
  气氛一时凝滞,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因为这关心往往是伴随着借钱来的。
  敖沐阳感觉老头对他的白奇楠手串贼心不死,于是故意露出羡慕的样子来转移对方注意力。
  程德明当真了,他说道:“小敖,你没必要羡慕我,老头子我看人很准,你以后前途不可限量,以后你绝对看不上这样的小东西。”
  敖沐阳道:“老爷子您这就高看我了,得,借您吉言,希望以后我的发展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观过了游艇,敖沐阳带他回了家,将大清宝钞拿了出来。
  看着这些宝钞,程德明说道:“小敖,我是绝对看好你的前途,不过你的未来不在这东西上面。”
  这话就更好理解了,敖沐阳顿时失望:“这些宝钞不值钱吗?”
  程德明道:“起码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值钱,它们合起来价值不到五十万。”
  这价钱太低了,敖沐阳惊讶道:“我之前上网查了一下,大清宝钞价值应该还可以,一张五百文的就曾在拍卖会上拍出了二十万的价格!”
  “物以稀为贵。”老爷子微微一笑,“咸丰年的大清宝钞正是五百文的最少。”
  老敖不太死心,问道:“可我这钞票它面值大呀。”
  老头笑了起来:“有什么用吗?它面值就是再大,现在还能流入市场?如果不能流入市场,那面值就毫无价值。”
  敖沐阳沮丧,不得不说,这有道理。
  其实从沉船中收获个五十万块也不少了,主要是跟预期差距较大,这让他心情有些低落。
  程德明安慰他道:“没事,你手上不是还有一串白奇楠吗?你要是愿意卖了它,那身价立马蹭蹭蹭往上涨。”
  老头依然对他的白奇楠手串抱有极大兴趣,这东西太罕见了。
  鉴定过了宝钞的价值,正事就结束了。
  没事干老头又要谈论他的白奇楠手串,敖沐阳郁闷,索性将他得到的那些家书拿了出来,故作神秘的说道:“老爷子,你知道我这些宝钞哪里来的吗?”
  程德明来了兴趣:“那个,沉船里发现的?”
  他是随口猜测,结果他一语中的!
  敖沐阳自然不能承认,他说道:“不是,是我祖传的。”
  发现古董文物一定要往祖宗身上挂,否则消息传出去,等着换成五百块加一面锦旗吧。
  甚至倒霉一些,比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一处乡村发现了一座金丝楠木屋子,那房屋有五百年历史,通体为金丝楠木,其总价值预估为四亿美元,结果让政府知道了,最终房屋主人免费将房子捐献给了国家……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敖沐阳将信封拿了出来:“你看,这是我家祖传的家书,这些宝钞就是连同家书装在一起邮寄回来的……”
  说到这里他不说了,因为他发现老头没在听自己的话,对方的注意力全在这信封上了。
  程德明接过信封快速翻看,他问道:“你还有家书吗?”
  敖沐阳摇头:“就这些了,怎么了?我家家书很值钱?”
  程德明道:“对啊,你怎么不早点把这家书拿出来?你真是舍本逐末,你给我看什么大清宝钞?”
  敖沐阳试探的问道:“这家书,我是说这家书的信封是什么宝贵材料做成的?”
  程德明道:“就是牛皮纸,宝贵个屁,它值钱的地方是这邮票,这是大龙邮票啊!一二三四,四张大龙邮票!还有这些,嗯,好!”
  大龙邮票?敖沐阳眼巴巴的看了看信封上的大清邮票,他这时候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重要信息:对呀,大清宝钞是文物,这清朝邮票自然也是文物。
  程德明翻来覆去的查看这些邮票,他一边看一边摸胡子,满脸的兴奋之色。
  敖沐阳问道:“老爷子,这邮票有什么说道,你给我说说呗。”
  程德明道:“有什么说道?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迄今存世已经没有几套了,全球范围内集邮者数量庞大,里面有钱人众多,所以它的价值就水涨船高!”
  “涨到了多高?”
  “具体不好说,大龙邮票、小龙邮票和蟠龙邮票的具体价值不一样,蟠龙邮票最不值钱,几千块就能卖一张,不过这十张合起来得有上千万!”
  “嘶嘶。”敖沐阳倒吸了一口凉气,下意识的猛撮牙花子。
  将军听到后以为他在偷吃什么好东西,赶紧屁颠颠的跑来低眉臊眼的看。
  自然,它是屁也没看到。
  “1878年,大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个地方设立了邮政机构,当时附属于海关,于是上海海关造册处就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鉴定过了邮票后,程德明将它们的来历徐徐道出。
  敖沐阳道:“哟,老爷子没看出来啊,你对狗尾巴清政府还挺尊重,还叫大清朝呢,它大个屁,咱中华民族就在它们手里完犊子的。”
  老头瞪了他一眼:“没文化你就别乱说,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唐代的国号叫“唐”,宋代的国号叫“宋”,但元、明、清的国号是叫大元、大明、大清,人家清朝的正式称呼就是大清朝,这无关尊不尊。”
  这点敖沐阳不太清楚,他是钢铁混凝土直男,对导致了中华近代困难的清朝没有好感,所以也就没怎么了解。


第570章 二一添作五
  给他普及了一番历史常识,老爷子继续普及邮票知识:“邮票图案就是这样,正中是一条五爪蟠龙,四周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绿色是一分银、红色是三分银、橘黄色是五分银。”
  “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是大龙邮票,你小子知道为什么这么称呼吗?”
  敖沐阳道:“因为清朝的国号是大清?”
  “不是,因为后来清朝又推出了一套带着龙的邮票,新的龙邮票个头比这个小,就是这批邮票,所以大的就叫大龙,小的叫小龙,不大不小的就叫蟠龙邮票。”
  一边说,他一边点了点信封上的邮票,确实,不同信封上有不同大小的邮票,不过因为它们没有贴在一起,差距也不是很大,所以敖沐阳之前没注意到。
  成功的摆了敖沐阳一道,老头很得意,摸着胡须笑的很欢快。
  敖沐阳不在意这点,他搓搓手道:“一千万啊,哈,这下我可发财了。”
  程德明笑眯眯的抚摸着胡须道:“对呀,你发财了,一千万卖给我怎么样?看在咱们交情的份上,我给你再加二百万!你看,这样你赚大了,我亏的都要卖游艇了!”
  一听老头这么说,敖沐阳乐了:“抱歉,我不卖。”
  老爷子不着急,双手交叉抱在小腹慢悠悠的说道:“你一定觉得我在糊弄你是吧?没事,这个你可以去市场上问问价,按照你这里邮票的成色,合起来一千万绝对是公道价,而我又给你加了两百万,这是任何人都出不到的价钱。”
  敖沐阳点头:“我信你。”
  他心里有点后悔,当初没看出这邮票的价值,所以慢待了信封也慢待了邮票,没有额外往上喷抗氧化剂。
  还好,邮票在信封外面,起初他是喷过的,不像信纸,一天下来已经氧化的不成样子,用手一碰就要碎掉。
  “那你为什么不卖?”老爷子好奇问道,“就因为我主动要买而且主动加钱,所以你待价而沽?”
  敖沐阳摇头:“不是。”
  “那为什么?”老爷子纳闷了。
  敖沐阳笑道:“因为我对你有信心,你肯定有办法让它价值不止于两千万!来吧,老爷子,跟我说说怎么弄。”
  程德明苦笑道:“嘿,看来我还是表现的太热切了,算了,反正我没打算糊弄你,咱们合作一把吧,来个双赢。”
  “怎么双赢?”
  “你这里蟠龙邮票和小龙邮票都是全套,大龙邮票有两个绿票和黄票,恰好还缺两个红票就能组成两套全龙邮票。一张大龙邮票价值顶多四五十万,可它们要是组合起来成为一套,那价值就大了,卖个一千万都没问题!”
  “两套就是两千万,只要再弄到两张红票就能变成两千万的价值!”敖沐阳总结道。
  程德明道:“对,如果运气好可能不止两千万,佳士得有一年春拍拿出了一全套的龙邮票,最终拍卖价那就达到了两千万!”
  一听这话,敖沐阳赶紧回去拿了抗氧化剂药水,耐心细致的给邮票喷了一遍。
  老头有点懵:“你这是干嘛?”
  “保住邮票的品相。”
  “你个外行崽子,你往上喷水干什么?喷蜡雾啊,蜡雾不会影响观感体验,还能很好的保护它不被水汽光照损伤……”
  “那还废话什么,程老哥赶紧准备装备呀。”
  两人结成合作,敖沐阳提供邮票,程德明再找两张红票,另外他还会处理这些邮票并寻找买家。
  分成方面是二八分,敖沐阳自然拿走八分。
  傍晚,他带着将军悠悠然的往村外走,村里人看到了便询问:“村长,干啥去?”
  敖沐阳和气的笑道:“遛狗呢。”
  “就将军还用遛?一整天它都在自己遛自己,漫山遍野的遛。”村里人顿时哄笑起来。
  将军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就是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看到人们笑它也笑,咧着嘴摇摆尾巴,以此显示它的开心。
  在村外看了会工程队修路,然后等到日落西山,敖沐阳便去了龙涎湖。
  躺进了一艘小筏子里,他在龙涎湖飘荡起来。
  太阳下山后,海风变得凉爽起来,毕竟已经是九月份了。
  今年天气怪,早早就开始热了起来,也早早开始冷了起来。
  这让敖沐阳有点担心,夏天刚过去,不会冬天就要来了吧?难道红洋要进入夏天超热、冬天超冷的天气?
  海洋本身就是个大空调,可是随着近些年海洋污染问题、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这个大空调变得不是那么给力了。
  夜晚天气阴沉,看样子有一场雨在憋着。
  敖沐阳躺在小船上,悠悠然的随着微波荡漾,一时之间倒也舒服。
  天气黑下来后,游客开始少了起来,龙涎湖变得安静许多。
  到了十点钟,龙头村修建在湖边的路灯熄灭了,王家村那边有两三艘小渔船开到了湖面上。
  听到湖水拍打小船的声音,敖沐阳冒出头来,举起相机拍了起来。
  湖边、湖上都没什么人,只有一些没人管的小舢板和竹筏子在随波逐流,他趴在了小船上,夜色深沉,不注意看很难发现小船上有人。
  这样,小船混在了舢板和竹筏之中,并没有引起渔船的注意。
  渔船下网笼,然后船上的人回到了岸上,等到没人了,敖沐阳跳入水中,很快找到了一些沉在湖底的笼子。
  这是捕蟹笼,而且王家村人习惯性的又用上了绝户笼!
  敖沐阳没有毁掉这些笼子,恰恰相反,他在湖底搜寻着春季放入湖里养殖的淡水蟹,然后把螃蟹塞进了这些笼子里。
  他一直忙活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