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架的凤凰-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历史人物的定谳,往往是复杂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标准。但对于残唐五代时期石敬瑭的评价,自古而今,比较趋同。石敬瑭为了与他先前所效忠的后唐对抗,借兵契丹,竟荒唐地答应割让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为交换条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历史后果。而这一区域历来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天然屏障,藩篱尽失,中原门户洞开,军事上处于极端被动地位,成为后来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不得不倾举国之力全面防御。严重影响并制约了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而且间接埋下了北宋覆亡的种子。历史是最没有偏见的,因此,他的名字就成了“儿皇帝”“卖国贼”的代名词。如同《旧五代史》所说:“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他养肥了契丹,又为契丹所灭,“儿皇帝”也做不长久,7年后,石敬瑭背着永世骂名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他的皇后李氏(?~949),史书上说她是石敬瑭的贤内助,她在石敬瑭卖国的问题上,究竟起多大作用,则语焉不详。总之,她由公主而皇后而皇太后,曾经显贵一时,但最后成了辽国的阶下囚,一家人都被迫流亡,尝尽艰辛,最后客死他乡。 
  这都是因为石敬瑭卖国的结果。 
  后晋政权不过存在十几年,却祸害中国四百余年。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此后每一个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乘龙快婿   
  石敬瑭的正娶夫人李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个女儿,她生得眉清目秀,妩媚骄人,不但温良恭顺,而且聪明能干,李嗣源视为掌上明珠。十几岁时,就已出落得亭亭净植,如凌波仙子一般,举止高雅端宁。初封永宁公主,后封魏国公主,晋国长公主。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她被封为皇后,但未及册立。永宁公主的母亲是李嗣源的皇后曹氏,在五代十国那么多短命帝王中,唯有李嗣源可与后周郭威媲美,被后世史家誉为明君,曹氏的贤德也为人称颂。曹氏后来又被闵帝李从厚和末帝李从珂尊册为皇太后。永宁公主亲聆母亲芳泽教诲,自然秉承了母亲的所有美德。 
  后唐、后晋都是五代十国之一。五代十国很有意思,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算起,至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为止,共计53年,历史的长河只是一瞬。但“城头变幻大王旗”,在传统中国的领域内,北方建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王朝,南方建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前蜀、后蜀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割据晋北的北汉。这些王朝走马灯似的交替更换,皇帝的更迭更让人目不暇接。老百姓种的庄稼,禾苗是前朝的,等到收获时,就变成后朝的了。 
  乱世出英雄,正是由于五代十国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纷起的时代,这就为历史上的枭雄提供了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知上演了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谢幕了多少英雄壮剧;在这个舞台上,不知涌现了多少奇人异事,也不知让多少赳赳武夫平步青云。这些看似矛盾的场景,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时代的扭曲和异化,自然使得社会结构、人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先前唐朝的衣冠缙绅阶层,常以门第自矜,在婚姻方面崇尚阀阅。而现在一切都得推倒重来,因为五代十国时期,从皇帝到朝廷权贵,大多来自于草根阶层,他们凭自己的能力扬名立万,其思想观念更多地源自民间,婚姻不尚阀阅。这就不难理解,李嗣源为代州刺史时,将石敬瑭招为他的乘龙快婿的原因了。 
  李嗣源也与石敬瑭一样,出身于社会最低层,因战功赫赫,升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天平节度使,权势日盛。石敬瑭生于太原,长于军中。他的父亲是李克用的部将,名叫臬捩鸡,是标准的沙陀族人。石敬瑭为人寡言笑,好兵法,崇拜古代名将李牧、周亚夫。“及长,性沉淡,寡言笑,读兵法,重李牧、周亚夫行事”。石敬瑭射术精良,作战勇敢,为李嗣源部将。多次救主于危难之际,而且心计颇深,常为李嗣源出谋划策。李嗣源非常器重石敬瑭,将自己的亲军“左射军”交其统领,并“妻其女”,倚之为心腹。 
  后唐庄宗李存勖听说石敬瑭的骑射之能,也常临时调动致麾下,攻伐四野。 
  石敬瑭成名于晋梁夹河之战。石敬瑭仅带十余骑横槊深入,纵横驰突,斩杀梁军如刈禾,使立阵未稳的李存勖赢得战机,一向骁勇异常的李存勖不禁亲抚其背夸奖:“将门出将,言不谬尔。”并把自己喝过的半杯奶茶赐给石敬瑭,石敬瑭一时名扬当世。 
  石敬瑭与永宁公主成婚后,恩爱非常。石敬瑭不但对妻子言听计从,对岳父大人也更加效忠卖力。在与后梁军作战中,有一次石敬瑭与岳丈李嗣源深入前线,侦察地形,一行人都轻装简从,甲胄皆无,忽遭一队隐蔽的梁兵袭击,快马从丘林中跃出,锋刃已抵李嗣源后背。在此危急时刻,石敬瑭大喝一声,以战戟策马冲奔,一击而落敌兵数人,救了老丈人一命。 
  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骁勇,而且在政治上也有过人的谋略。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乱世中不失时机成就帝业。 
  自以为强敌已灭,志得意满的李存勖,得天下后,宠信伶人,听信谗言,诛杀了功臣郭崇韬、朱友谦,又猜忌李嗣源,使得人心怨恨。后唐天成元年(公元 
  926年),魏博节度使赵在礼叛乱,庄宗很不情愿又不得不派李嗣源前去镇压。军队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李嗣源没想到自己带领的平叛军队,以庄宗无道为由也发生了叛乱,叛乱士兵非要拥戴他做皇帝不可。此时李嗣源对后唐庄宗李存勖还是忠心不二的,哭泣劝谕他们,但不起作用,非要他答应不可。李嗣源就这样被部下劫持着,最后他就采取缓兵之计,假装答应他们,而后找机会打算只身回到首都洛阳,向李存勖解释事件真相。就在此关键时刻,女婿石敬瑭秘密向李嗣源进言,指出事态如此严峻,纵无罪也脱不了失责之过,到洛阳自辩不污,无疑是自投罗网,和庄宗的决裂已经无可避免,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并自告奋勇以300骑兵为先锋夺取大梁,攻下大梁后,天下可定。李嗣源这才醒悟过来,立即派他领兵先行,自己随后跟进。直下开封洛阳,一鼓作气夺了后唐帝位,自立为后唐明宗。 
  称帝后,论功封赏功臣宗室,女婿石敬瑭功劳最著。被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任六军诸卫副使。这是亲军的最高副长官,可见李嗣源对他的宠信。但石敬瑭却认为不好,因为正职是李嗣源的儿子李从荣。李从荣骄横跋扈,以皇位继承人自居,看不起功臣勋将。石敬瑭预料他日后必反,怕受牵连,力辞不就。后来,李从荣果然因为急于继位而被杀。 
  夫荣妻贵,在犒赏石敬瑭的同时,李嗣源于后唐天成三年(928),下诏将女儿封为“永宁公主”,由有司择定吉日,正式加封。然后,举行了正式的册封仪式。石敬瑭又晋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加驸马都尉。 
  公元932年,石敬瑭又调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并兼云州(今山西大同)大同军等地蕃汉马步军总管,掌握了太原的军政大权,一时权焰冲天。 
  明宗在位七年,爱惜民力,粗罢干戈,恢复农耕,年年五谷丰登,让人民在乱世中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人民生活初步达到温饱水平。但是明宗以61岁高龄即位,一生鞍马劳顿,又不戒酒色,身体早已如秋草凌霜,再加上他发迹之前,到处打工,没受到系统教育,国家只能维持在一个“天下粗安”的层面上,后续的执政能力严重不足。他常祷告“愿天早生圣人,让某卸下重担,乃是四海之福”(果然后唐禁军将领赵弘殷生下了儿子赵匡胤,30年后担当起了统一的大任)。晚年不再勤政,有些懈怠。他重复地犯了庄宗同样的毛病,开始宠用后宫伶人,政治腐败,国势日衰,方镇势力日益强大,而他的猜忌心也越来越重。 
  石敬瑭在太原握有重兵,势力日渐强大,永宁公主的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了。在李嗣源一方,要想控制石敬瑭,稳定中央统治,就得利用自己的女儿永宁公主,让她来牵制石敬瑭。因而李嗣源于后唐长兴四年(933)下诏,晋封永宁公主为魏国公主,意在笼络,就是让她设法打消石敬瑭的叛逆之心,使石敬瑭完全无条件的臣服于后唐的统治。在石敬瑭一方,自己的羽翼未丰,也要依靠永宁公主这条线,时刻掌握后唐朝廷的机密,谋而后动。因此也乐得听取妻子的忠告,不敢有异志,也不敢轻举妄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了李嗣源的信任。永宁公主是一个贤良的妻子,又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她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双方之间走动,向父亲保证丈夫的忠诚,打消父亲的疑惧之心,并要石敬瑭在父皇有生之年发誓永远效忠于后唐。此时的魏国公主确实不愿看到自己至亲的人互相残杀的情景。石敬瑭一代枭雄,自然掂得出斤两的轻重,他不会拿鸡蛋碰石头,只向魏国公主感慨:人老多疑而已。 
  公元933年,68岁的李嗣源逝世。石敬瑭闻讯后,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从晋阳一直哭到洛阳。我们不知道他为何如此伤心?或许他要博取令名,争取人心;或许他对李嗣源确有知遇之感,那时尚没有谋反之心吧! 
  不久,后唐闵帝李从厚继位,册曹皇后为太后。   
  射狼射狼   
  李从厚是明宗的第五个儿子,年少少识,性格优柔寡断,朝政归于枢密使朱弘昭、冯 把持。两人是标准的佞臣,排斥异己,刑赏都滥,朝中大臣敢怒而不敢言。外臣中也只有石敬瑭和李从珂威望最高,一个是明宗的女婿,一个是明宗的义子,因此也最受疑惧。为防止他们在一个地方坐大,威胁朝廷。公元934年2月,朱、冯来了个节度使对调,其中调石敬瑭为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节度使,李从珂为河东节度使,借此来削弱他们的实力。李从珂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防地,立刻就有被杀之虞,拒不受命,且以清君侧为名,在凤翔起兵。朝廷派去讨伐他的军队纷纷倒戈,归降于他,反倒往洛阳杀来。闵帝见事态严重,病急乱投医,急诏石敬瑭赴阙救援,出兵勤王。不久,李从珂占领洛阳。 
  李从厚只得率领从骑50人逃往太原,投靠妹夫石敬瑭,希望得到魏国公主的庇护,魏国公主并不出手相救。石敬瑭在路上遇到从洛阳逃出来的李从厚,乱世之际,忠义最难。居心叵测的石敬瑭权衡利弊,感到自己不是李从珂的对手,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以闵帝随从有叛变之心为借口,将他们全部诛杀,只把闵帝孤身一人幽禁在卫州(今河南汲县)驿站,奔投李从珂而去,从而导致了闵帝被李从珂派人缢杀的结局。史书记载:“帝后长以此愧心焉”。石敬瑭称帝后,谥李从厚为“闵帝”,封土坟高才数尺,与一般民间坟茔无区别,“路人观者悲之”。他对岳父李嗣源忠心耿耿,对嗣君闵帝未必有多少真感情,顶多认为是一个昏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