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会逐渐衰落,重蹈威尼斯的覆辙。这个过去管辖了5000万人口的大帝国的首都,

将沦落为一个仅依靠旅游为生的小城。维也纳除了提供码头给那些把货物从波希

米亚和巴伐利亚运送到罗马尼亚和黑海的船只外,再无一点存在的价值。奥地利

的历史可上溯至古多瑙河君主国时代。这个国家的本质从她的名字上得到了反映,

她的野心也在她的名字上泄露了。这个大帝国曾盛极一时,可斗转星移,在地理

学角度上,她如今已变得十分复杂了。她被历史的巨手肢解得面目全非,但是,

在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中央集权形成的问题上,这个逝去的奥匈帝国却用自己的兴

衰荣枯作了生动的注释。把她的边界问题暂时搁置一边,先看她的地理概况。在

位置上,奥地利到意大利的脚趾尖和到丹麦半岛的鼻尖的距离差不多,她几乎就

是欧洲大陆的心脏。她是一块辽阔的大平原,置身崇山峻岭的怀抱之中,西面靠

蒂罗尔山和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北接波希米亚的厄尔土山、里森格勃格山和喀尔

巴阡山。在喀尔巴阡山脉的深山老林里,多瑙河就唱起了欢快的歌,一路穿行在

南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山和巴尔干山之间。对来自亚得里亚海的寒风,狄那里克阿

尔卑斯山就像这个大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把寒风挡在自己的身后。奥地利缔造

者的地理知识近乎于一片空白,更不用说手中拥有一张像今天这样详尽而准确的

地图。但是,如同美国西部的拓荒者,单单依靠本能和“立竿见影”原则,这群

中世纪的征服者就占领了大片大片的土地。而这种征服和占有的必然后果势必会

主动找上门来,到那时,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人类不论如何聪慧狡黠,也不得不

屈服。在公元1000年之前,匈牙利大平原仍是人烟稀罕,尽管许多部落顺着多瑙

河从黑海向西来到了这个大平原,但都未能在这儿建立起稳定的统治。而经过与

东面斯拉夫民族的长期战争,查理曼大帝却把一块东欧的“界碑”竖在了这里。

这块“界碑”是一个将最终统治这里所有土地的公国诞生的标志。尽管匈牙利人

和土耳其人不断地侵扰她(土耳其人最后一次围攻维也纳的时间比哈佛大学建校

时间还迟得多),但在巴奔堡家族(10—13世纪统治奥地利的一个家族———译

者注)和瑞士的哈布斯堡家族的有效管理和有力保护之下,奥地利公国总能逢凶

化吉,岿然不动。这个弹丸之国的国王后来居然还自荐出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

帝,而奥地利算不上什么正经八百的帝国,既非罗马,又不神圣,只不过是一个

松散的联邦,由许多说德语的民族组成。直至1806年拿破仑驾临之时,这个帝国

还一直在“神圣”着,而神圣罗马帝国的徽章,这时就被拿破仑这位无产者扔进

了历史的垃圾堆,因为拿破仑自己想当皇帝。但这片土地并未从此就沉寂了。哈

布斯堡家族不是太聪明而是太顽固,甚至在家园不保之下,居然还对德国垂涎三

尺,想从这块大蛋糕上切一块来吃。哈布斯堡的黄梁美梦到1866年就彻底破碎了。

他们被普鲁士人赶回了老巢,并只能永远呆在那片大山里。



    /* 105 */ 第四部分:德国建国太迟的国家无人喝彩的国家(图)2



    这个当年由查理曼大帝确立的东部丰碑,如今已沦落为一个七流国家了。这

个昔日的集权帝国因内乱而四分五裂了,不再有希望,不再有前途。瑞士阿尔卑

斯山脉延续下来的山地,以及著名的蒂罗尔山脉的一小部分,就占了它的大部分

国土。而根据《凡尔赛和约》,蒂罗尔山的其余地区已交还给了意大利,理由是

这些地区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在奥地利山区中有两个城镇,一个是因斯布鲁克,

另一个是萨尔茨堡,它们稍微有点意义。因斯布鲁克是古人从布伦纳山口到意大

利的必由之路,由于河流流经这儿,因而到处弥漫着中世纪的气息。萨尔茨堡也

算得上是欧洲最美丽的城镇之一,因为是音乐大师莫扎特的诞生之地而举世闻名。

为了城市的保持活力,它至今还把优雅的音乐和戏剧表演努力地展示给人们。奥

地利的连绵山区和北部的波希米亚平原都没有产生出半点有价值的东西,维也纳

盆地也一贫如洗。古罗马人当年在维也纳盆地上建起了一座名叫文多博纳的军营,

就发展成了今日的维也纳。公元180 年,著名的哲学家、一生征战无数的罗马皇

帝马克。奥勒留(生卒年代为121 —180 ,年轻时曾跟希罗德斯。阿底库斯学习

修辞学,跟弗伦特学习哲学,对斯多噶哲学最为推崇。在位时间为161 —180 ,

经常对外敌开战。在转战南北的军旅生活中,他每天撰写自传体式回忆录《自省

录》,是那个时代的优秀哲学作品———译者注),在同北部日耳曼蛮族打完最

后一战之后,就在此一命呜呼了,这个小聚居点多少也因他而沾上了一些臭名。

而维也纳直至1000年之后,城市规模才初显出来。这主要得益于十字军东征,那

是中世纪的一次人口大迁移。由于十字军东征者既梦想到东方圣地去发财,又不

想被热那亚和威尼斯船主敲诈勒索,当时就从维也纳动身,沿着多瑙河东进,一

路打杀过去,直至当初上帝赐予亚伯拉罕的希望之乡。1276年,哈布斯堡家族占

据了维也纳,把它变成了一个广袤领地的中心据点,他们的地盘一直在扩展,最

后扩展至前文提及的所有山区。1485年,维也纳又为匈牙利人所夺取。1529年和

1683年,又两次遭到土耳其人的围攻。然而,在每一次战乱之中,维也纳却都能

幸存下来,直至18世纪初,由于一个政策性错误,这座城市才开始渐渐走向瓦解。

当时它把公国的每一片领土,不论重要与否,悉数委托给了纯种的日耳曼裔贵族。

对所有人来说,统治者的权力过大都不是一件幸事。而那些温和的奥地利骑士也

无一不变得更为温和,更为仁慈,甚至于脆弱得怯懦起来。昔日的奥匈帝国,斯

拉夫人占47%,日耳曼人占25%,余下的是匈牙利人(占19%)、罗马尼亚人

(占7 %),以及意大利人和吉卜赛人,意大利人约有60万(占1。5 %),吉卜

赛人约有10万。因为吉卜赛人在紧邻匈牙利的地区似乎还受点尊重,所以他们主

要就集中居住在那儿。当时,其他欧洲帝王们正慢慢地汲取历史的教训,而统治

奥地利的日耳曼主子们显然未将历史的教训放在心上。帝王和贵族们只有自觉自

愿地肩负起领导的责任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但如果他们不尽职尽责“领导”,

而只顾贪图享受“服务”,他们的末日这时就来临了。由于在抵抗拿破仑的战争

中,奥军屡战屡败,溃不成军,维也纳人民愤怒了,那些高贵的公爵男爵们就全

部被赶了出去,回到自己的领地,生活在单调乏味、与世隔绝之中。此后,维也

纳的地理位置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了。商人和制造商随着贵族的离去而渐渐崛起

了。维也纳从古代防御工事中解放出来了,迅速地发展,变成了东欧最重要的商

业、科学和艺术中心。然而,世界大战给维也纳以致命的一击。它的繁华与荣耀

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了。几年前,它还是那个大帝国的统治中心,如今实际上已和

过去无半点相似之处了。奥地利徒有虚名,前途渺茫。当法国坚决反对把她并入

德国时,她一下子就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了。



    /* 106 */ 第四部分:德国建国太迟的国家小国在某些方面胜过大国的典范

(图)1



    依据现代国家的标准,如果数量比质量更能说明人的重要意义的话,大可不

必介绍小国丹麦(人口约有350 万,住在首都的占了75万)。但是,把聪明才智

应用于现实美好生活(即中庸之道———古希腊人智慧的最高境界)之中,由平

淡渐渐创造出佳境来,丹麦就是一个这样的典范,把特别的关注与最崇高的敬意

给她和那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都是值得的。丹麦的领土只有1。6 万平方英里,矿

藏、陆军、海军、山脉(海拔为600 英尺,不及帝国大厦的一半高)都没有,自

然资源也不丰富,但是,她却能同12个志向更远、面积更广、军国主义野心更大

的国家匹敌(如果有必要,我会提及这些国家)。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丹麦人扫

除了文盲,人均收入排到了全欧第二。而且,正如其他国家所知道的,他们实实

在在地消除了贫富差距,实现了共同富裕,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看看地图,

一个半岛和许多独立的小岛组成了丹麦,岛屿之间的海峡很宽广很开阔,火车跨

越海峡须由渡轮运送。气候条件很恶劣。整个冬季,强劲的东风横扫一望无际的

丹麦大地,冷雨阵阵,丹麦人大部分时间不得不呆在房子里。环境造就了丹麦人

爱读书的习惯,把他们变成了学识最渊博的民族,人均藏书也多于其他国家的居

民,在这个方面,丹麦人与荷兰人十分相似。风雨也滋润了丹麦人的牧场,草原

繁茂,牛群肥壮,丹麦的黄油就能供应全世界30%的需要量。鉴于世界许多国家

的土地都为土豪地主所占有,大地主四处游荡,随处可见,民主的(不是政治上,

而是从社会与经济上看)丹麦人就从不鼓励大地主的发展。今天,丹麦王国有15

万独立的农场主,他们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牧场,这些小牧场大小不等,从10英

亩到100 英亩都有,但全国超过100 英亩的只有20000 个牧场。用最现代化的科

学方法加工生产出来的乳制品,每天都运到了国外,这些科学方法都是当地农校

传授的,而农校只是丹麦中学义务教育体制的延续。而乳酪———黄油加工的副

产品,就成了猪饲料,腌熏的猪肉供应给了英国市场。黄油和咸猪肉贸易所创造

的利润远远大于粮产的利润,所以,丹麦人宁愿进口粮食。这样做既省钱又方便。

波兰和立陶宛是两个大粮仓,但泽是他们传统的粮食出口港。从哥本哈根至但泽,

汽船只需走两天。而进口的部分谷物又用于饲养家禽,于是,每年出口到英伦诸

岛的鸡蛋数以百万计,而英伦诸岛不知何故,从未出产过比甘蓝更好吃的东西。

丹麦为了保证出口的农副产品处于几乎垄断的地位,政府对全部出口产品都采取

了严厉的控制措施。由于树立起了完美无缺的声誉,丹麦人的品牌被认为是绝对

纯正的通行证。所有的条顿人都一样,丹麦人也是玩命的赌徒。在过去几年的金

融与股票投机生意中,他们损失了数不清的钱财。尽管银行倒闭了,但孩子、牛

群和猪群依旧在,丹麦人又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现在,周围国家的破产率不

断剧增,火腿、鸡蛋本来是简单饭菜,正在逐渐成为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

品,这成了他们惟一的担忧。丹麦的陆上城市都不太重要。埃斯比约是日德兰

(这是丹麦半岛的旧称,英国最早的居民就是从这里去的)西海岸的一个港口,

它是丹麦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出口港,也是日德兰地区最古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