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反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产生意识、决定意识。自然科学的实践证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地球约有六十亿年的历史。开始时地球上根本没有生物,以后才从无机物产生有机物,产生有生命的物体。最初出现的生物体只有刺激感应,没有意识;后来低级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级生物,从类人猿经过长期劳动变成了人。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和人脑的加工而产生了人的意识。列宁说:“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完全一致,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意识、思维、感觉是第二性的东西”。(《列宁选集》第二卷40页)
  
  唯心主义反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例如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第一性的,客观世界是“绝对精神”产生的,是第二性的。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宇宙万物都是由精神的“理”产生的)。他们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完全是头脚倒置的哲学。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但在社会观上却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它在社会领域里背叛了唯物主义,因而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不仅在自然界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并把它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认为物质和意识存在着辩证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革命实践中坚持这一原理,对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分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是十分重要的。
  
  自然界 指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自然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的运动变化之中,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在不断地产生发展和消灭之中,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形成至今已有六十亿年,最初没有有机物,更没有人类。由于自然界的内部矛盾,才从无机物发展到有机物,从无细胞结构的原生生物发展到细胞结构的有机物,从植物发展到动物,以至在一百多万年前产生了人类。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把自然界说成是上帝的创造,或者人的思想的产物,形而上学把自然界的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循环往复、只有量的增一减而无质的变化。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事实,彻底驳斥了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谬论。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自从自然界出现了人类以后,不仅自然界作用于人,而且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人们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并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例如,毛主席亲自树立的全国农业的一面红旗——大寨,解放前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产量很低,人穷、地穷、村子穷。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贫下中农坚定地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完全大变样,将“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大片的梯田和小平原,低产变成高产,用大干战胜大灾,特大灾年保丰收,为国家作出很大贡献。这说明只要路线对头,又有冲天干劲,就可以不断改变自然面貌。
  
  自然科学就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对自然界斗争和认识的理论概括。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发展。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是受着阶级性制约的,和阶级斗争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从自然界的客观实际出发,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无机界 同有机界相对,指无生命的自然领域。无机界和有机界是自然界的两大领域。无机界由各种无生命物体组成。无生命物体又叫作非生物(如水、空气、土壤、石头等)。无机界内部的矛盾斗争,是无机界运动的根本原因。无机界按照自己内部的特殊规律发展着。无机界的运动,根据自然科学已发现的,有机械、物理和化学三种基本形态。三者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一种运动形态过渡到另一种运动形态。
  
  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都统一于物质,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无机界和有机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地球上本来只有无机界,没有有机界。有机界是从无机界发展转化而来的。无机界是有机界产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无机界就没有有机界。有机界和无机界是相互作用的,如有机界的有机体森林,对无机界及整个环境面貌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唯心主义把无机界的发展看作是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把无机界和有机界割裂开来,看成是互不相关的、不发展的、不转化的,这都是错误的。
  
  有机界 同无机界相对,指有生命的自然领域。有机界和无机界是自然界的两大领域。有机界由有机体组成。有机体又叫生物体,或生物有机体。它是一切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包括植物、动物、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无细胞形态的物质以及人类本身。
  
  有机界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有机界的物体通过新陈代谢、同化异化、遗传变异等矛盾斗争,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地球上原来只有无机界,没有有机界。约在二十亿年前,地球上由于物质运动,出现了有生命的蛋白体。从此,自然界由无机界产生了有机界。恩格斯说:“一切有机体,除了最低级的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即由很小的、只有经过高度放大才能看得到的、内部具有细胞核的蛋白质小块构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16页)有机界一形成,就有着自己的发展过程,从生命发生,进化到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约经历了十五亿年。随着生物种类的逐渐增加,在动物方面,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鱼类),由鱼类进化到两栖动物、爬虫类;植物方面,由低等的藻菌类过渡到适于陆生的原始藏类,裸子植物(如松柏)等,约经历了三亿五千万年。鸟类、哺乳动物的形成,约有一亿五千万年。人类的出现,约有一百多万年。由此可见,有机界的物体,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过程。
  
  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都统一于物质,都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无机界是有机界产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无机界就没有有机界。有机界是无机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唯心主义认为,无机界向有机界的转化,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转化,是概念的转化。这就否认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客观性,否认了两者转化是物质世界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是完全错误的。形而上学认为,细胞只能产生细胞,物质是没有运动变化的,有机界的物体是彼此孤立没有发展的。有机界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地球上本来没有细胞,细胞是从原生质发展而来的。细胞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高等生物就是由低等的单细胞到多细胞到植物、动物发展而来的。我国科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反复实践,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简单有机物和复杂有机物都是可以转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是不符合事实的,是违反辩证法的。
  
  宏观世界 同微观世界相对,又叫大宇宙,是宏观物体、宏观现象的总称,通常指行星、星系等巨大物质体的领域。在物理学中,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根据不同的物质结构、层次、时空关系和运动的规律性来区分的。宏观世界是经典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地说,宏观物体指自然界中大于一亿分之一厘米的物体,如大分子、晶体、行星、恒星等等;宏观现象指宏观物体在宏观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人走路、地球运转;有时动量很大的微观粒子在大范围内的现象,如加速器中基本粒子的运动等,由于经典力学的原理也适用,所以也叫宏观现象。宏观物体的长度以厘米、米、千米计算,运动的时间间隔以秒、小时、年度计算。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宏观世界是以微观世界为基础,宏观世界的物体都由微观世界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等组成。不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体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统一于物质的。
  
  唯心主义认为宏观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形而上学认为宏观世界是静止的、没有运动发展的。这都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实践的深入、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在十八世纪以前,人类心目中的宇宙只是太阳系。现在,人们知道的大宇宙已是由千千万万个银河系组成的星系团、超星系团以至于总星系。太阳系范围可说是大了,它的直径有一百二十万万公里。同太阳系比较,地球只是沧海一粟。而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有十万光年(光行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公里,光行一年的路程叫“光年”,接近十万亿公里),厚度大约是一万光年。太阳在银河系中运转一周,大约需要二亿年。太阳同银河系相比,也只是大海一滴。而在大宇宙中,银河系又只是一颗沙粒而已。总之,宏观世界是无限的。
  
  微观世界 又称小宇宙。微观物体和微观现象总称微观世界。在物理学中微观物体一般指自然界中小于一亿分之一厘米的物体,例如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等,微观现象是指微观物体在微观空间范围内的现象。有时动量很大的微观粒子,在大范围内的现象,如加速器中基本粒子的运动,由于适用于经典力学的原理,则属于宏观现象。微观物体运动时间间隔以一亿分之一秒计算。微观世界是相对于宏观世界而言的。自然科学在研究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过程中,发现这个领域同宏观世界的物体一样,充满着复杂多样的矛盾运动。微观世界同宏观世界虽有不同特性,但它同宏观世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物质结构、时空关系和运动的规律性。
  
  马赫主义从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凡是感官不能直接感觉到的电子、原子等东西,都是“纯粹思维的东西”,从而否定微观世界物体的客观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微观世界同宏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宏观世界的宏观物体,都由微观世界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等组成;微观世界的物体是宏观世界物体的基础。但它们都统一于物质,都是离开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