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史通义作者章学诚-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方州之志,则多惑於地理类书之例,不闻有所遵循;是则振衣而不知挈领,详
目而不能举纲,宜其散漫无章,而失国史要删之义矣。夫古者封建之世,列国自
有史书;然正月必系周王,鲁史必称周典,(韩宣子见《易象》、《春秋》,以
谓《周礼》尽在於鲁是也。)盖著承禀所由始也。后世郡县,虽在万里之外,制
如古者畿甸之法,乃其分门次类,略无规矩章程,岂有当於《周官》外史之义欤?
(《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掌达书名於四方。此见列国之书,不得自擅,必禀
外史一成之例也。)此则撰志诸家,不明史学之过也。
吕氏十二月令,但名为纪;而司马迁、班固之徒,则称本纪。原其称本之义,
司马迁意在绍法《春秋》;顾左氏、公、穀专家,各为之传;而迁则一人之书,
更著书、表、列传以为之纬,故加纪以本,而明其纪之为经耳。(其定名则仿
《世本》之旧称。)班固不达其意,遂并十志而题为本志。然则表传之不加本称
者,特以表称年表,传称列传,与本纪俱以二字定名,惟志止是单名,故强配其
数,而不知其有害於经纪纬传之义也。(古人配字双单,往往有之,如《七略》
之方称经方,《淮南子》论称书论之类,不一而足。惟无害於文义,乃可为之耳。)
至於例以义起,方志撰纪,以为一书之经,当矣。如亦从史而称本纪,则名实混
淆,非所以尊严国史之义也。且如后世文人所著诗文,有关当代人君行事,其文
本非纪体,而亦称恭纪以致尊崇,於义固无害也。若称本纪,则无是理矣。是则
方志所谓纪者,临本书之表传,则体为轻,对国史之本纪,则又为纬矣。是以著
纪而不得称本焉。
迁、固而下,本纪虽法《春秋》,而中载诏诰号令,又杂《尚书》之体。至
欧阳修撰《新唐书》,始用大书之法,笔削谨严,乃出迁、固之上,此则可谓善
於师《春秋》者矣。至於方志撰纪,所以备外史之拾遗,存一方之祗奉,所谓循
堂楹而测太阳之照,处牖隙而窥天光之通,期於慎辑详志,无所取於《春秋》书
事之例也。是以恭录皇言,冠於首简;与史家之例,互相经纬,不可执一例以相
拘焉。
大哉王言,出於《尚书》;王言如丝,出於《礼记》。盖三代天子称王,所
以天子之言称王言也。后世以王言承用,据为典故。而不知三代以后,王亦人臣
之爵;凡称天子诏诰亦为王言,此则拘於泥古,未见其能从时者也。夫《尚书》
之文,臣子自称为朕,所言亦可称诰。后世尊称,既定於一,则文辞必当名实相
符,岂得拘执古例,不知更易?是以易王言之旧文,称皇言之鸿号,庶几事从其
质,而名实不淆。
敕天之歌,载於谟典;而后史本纪,惟录诏诰。盖诗歌抒发性情,而诏诰施
於政事,故史部所收,各有当也。至於方志之体,义在崇奉所尊,於例不当别择。
前总督李卫所修《畿辅通志》,首列诏谕宸章二门,於义较为允协。至永清一县,
密迩畿南,固无特颁诏谕。若牵连诸府州县,及统该直隶全部,则当载入通志,
又不得以永清亦在其内,遂冒录以入书。如有恩赐蠲逋赈恤,则事实恭登恩泽之
纪,而诏谕所该者广,是亦未敢越界而书。惟是覃恩恺泽,褒赠貤封,固家乘之
光辉,亦邑书之弁冕,是以辑而纪之。御制诗章,止有《冰窖》一篇,不能分置
卷帙,恭录诏谕之后,以志云汉光华云尔。
○永清县志恩泽纪序例
古者左史纪言,右史纪事,朱子以谓言为《尚书》之属,事为《春秋》之属,
其说似矣。顾《尚书》之例,非尽纪言;而所谓纪事之法,亦不尽於春王正月一
体也。《周官》五史之法,详且尽矣;而记注之书,后代不可尽详。盖自《书》
与《春秋》而外,可参考者,《汲冢周书》似《尚书》,《竹书纪年》似《春秋》
而已。然而《穆天子传》,独近起居之注。其书虽若不可尽信,要亦古者记载之
法,经纬表里,各有所主;初不拘拘《尚书》、《春秋》二体,而即谓法备於是,
亦可知矣。三代而后,细为宫史,若《汉武禁中起居注》,马后《显宗起居注》,
是也。大为时政,若唐《贞观政要》,《周显德日历》,是也。以时记录,历朝
起居注,是也。薈粹全书,梁太清以下实录,是也。盖人君之德如天,晷计躔测,
玑量圭度,法制周遍,乃得无所阙遗。是以《周官》立典,不可不详其义,而
《礼》言左史右史之职,诚废一而不可者也。
纪之与传,古人所以分别经纬,初非区辨崇卑。是以迁《史》中有无年之纪,
刘子玄首以为讥,班《书》自叙,称十二纪为春秋考纪,意可知矣。自班、马而
后,列史相仍,皆以纪为尊称,而传乃专属臣下,则无以解於《穆天子传》,与
《高祖》、《孝文》诸传也。今即列史诸帝有纪无传之弊论之。如人君行迹,不
如臣下之详,篇首叙其灵徵,篇终断其大略;其馀年编月次,但有政事,以为志
传之纲领;而文势不能更及於他,则以一经一纬,体自不可相兼故也。诚以《春
秋》大旨断之,则本纪但具元年即位,以至大经大法,足为事目,於义惬矣。人
君行事,当参以传体,详载生平,冠於后妃列传之上。是亦左氏之传,以惠公元
妃数语,先经起事,即属隐公题下传文,可互证也。但纪传崇卑,分别已久;君
臣一例,事理未安;则莫若一帝纪终,即以一帝之传次其纪后。如郑氏《易》之
以《象传》、《彖辞》,附於本卦之后之例,且崇其名曰大传,而不混列传;则
名实相符,亦似折中之一道也。方志纪载,则分别事言,统名以纪,盖所以备外
史之是正,初无师法《春秋》之义例,以是不可议更张耳。
○永清县志职官表序例
职官选举,入於方志,皆表体也。而今之编方志者,则曰史有百官志与选举
志,是以法古为例,定以鸿名,而皆编为志,斯则迂疏而寡当者矣。夫忠志之文,
职官详其制度,选举明其典则,其文或仿《周官》之经,或杂记传之体,编之为
志,不亦宜乎?至於方志所书,乃是历官岁月,与夫科举甲庚,年经事纬,足以
爽豁眉目,有所考索,按格而稽,於事足矣。今编书志之体,乃以知县、典史、
教谕、训导之属,分类相从,遂使乾隆知县,居於顺治典史之前;康熙训导,次
诸雍正教谕之后。其有时事后先,须资检阅,及同僚共事,欲考岁年;使人反覆
披寻,难为究竟,虚占篇幅,不知所裁。不识何故而好为自扰如斯也!夫人编列
传,史部鸿裁,方志载笔,不闻有所规从;至於职官选举,实异名同,乃欲巧为
附依,此永州铁炉之步,所以致慨於千古也。
《周官》御史掌赞书,数从政,郑氏注谓“数其现在之官位”,则官职姓名,
於古盖有其书矣。三百六十之官属,而以从政记数之登书,窃意亦必有法焉。周
谱经纬之凡例,恐不尽为星历一家之用也。(刘向以谱与历合为一家,归於术数。
而司马迁之称周谱,则非术数之书也。疑古人於累计之法,多用谱体。)班固
《百官公卿表》,叙例全为志体,而不以志名者,知历官之须乎谱法也。以《周
官》之体为经,而以汉表之法为纬,古人之立法,博大而不疏,概可见矣。
东京以还,仅有职官志,而唐宋之史,乃有宰辅表,亦谓百职卿尹之不可胜
收也。至於专门之书,官仪簿状,自两汉以还,代有其编,而列表编年,宋世始
多其籍;(司马光《百官公卿表》百五十卷之类。)亦见历官纪数之书,每以无
文而易亡也。至於方州记载,唐宋厅壁题名,与时湮没,其图经古制,不复类聚
官人,非阙典欤?元明以来,州县志书,往往存其历任,而又以记载无法,致易
混淆,此则不可不为釐正者也。或谓职官列表,仅可施於三公宰辅,与州县方志;
一则体尊而例严,一则官少而易约也。若夫部府之志,官职繁多,而尺幅难竟,
如皆表之,恐其易经而难纬也。(上方年月为经,首行官阶为纬,官多布格无容
处也。)夫立例不精,而徒争於纪载之难约,此马、班以后,所以书繁而事阙也。
班史《百官》之表,卷帙无多,而所载详及九卿;唐宋宰辅之表,卷帙倍增,而
所载止画於丞弼。非为古书事简,而后史例繁也,盖以班分类附之法,不行於年
经事纬之中,宜其进退失据,难於执简而驭繁也。按班史,表列三十四官,格止
一十四级,或以沿革,并注首篇,(相国、丞相、奉常、太常之类。)或以官联,
共居一格;(大行令、大鸿胪同格,左冯翊、京兆尹同格之类。)篇幅简而易省,
事类从而易明,故能使流览者,按简而无复遗逸也。苟为统部列表,则督抚提镇
之属,共为一格。布按巡守之属,共为一格。其馀以府州画格,府属官吏,同编
一格之中,固无害也。及撰府州之志,即以州县各占一格,亦可不致阙遗。是则
历官著表,断无穷於无例可通,况县志之固可一官自为一格欤?
姓名之下,注其乡贯科甲,盖其人不尽收於政略,注其首趾,亦所以省传文
也。无者阙之。至於金石纪载,他有所徵,而补收於志,即以金石年月冠之,不
复更详其初仕何年,去官何月,是亦势之无可如何者耳。至於不可稽年月而但有
其姓名者,则於经纬列表之终,横列以存其目,亦阙疑俟后意云尔。
○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
选举之表,即古人贤书之遗也。古者取士,不立专科,兴贤出长,兴能出治;
举才即见於用,用人即见於事。两汉贤良、孝、秀,与夫州郡辞署,事亦见於纪
传,不必更求选举之书也。隋唐以来,选举既专,资格愈重。科条繁委,故事相
传,选举之书,累然充栋。则举而不必尽用,用而不必尽见於事。旧章故典,不
可求之纪传之中,而选举之文,乃为史志之专篇矣。
志家之载选举,不解年经事纬之法,率以进士、举人、贡生、武选,各分门
类,又以进士冠首,而举贡以次编於后。於是一人之由贡获举而成进士者,先见
进士科年,再搜乡举时代,终篇而始明其入贡年甲焉。於事为倒置,而文岂非复
沓乎?间有经纬而作表者,又於旁行斜上之中,注其事实。以列传之体而作年表,
乃元人撰《辽》、《金史》之弊法,虚占行幅,而又混眉目,不识何所取乎此也。
史之有表,乃列传之叙目。名列於表,而传无其人者,乃无德可称,而书事
从略者也。其有立传而不出於表者,事有可纪,而用特书之例也。今撰志者,选
举、职官之下,往往杂书一二事实;至其人之生平大节,又用总括大略,编於人
物名宦条中;然后更取传志全篇,载於艺文之内;此云详见某项,彼云已列某条,
一人之事,复见叠出。而能作表者,亦不免於表名之下,更注有传之文,何其扰
而不精之甚欤!
表有有经纬者,亦有不可以经纬者。如永清岁贡,嘉靖以前,不可稽年甲者
七十七人,载之无格可归,删之於理未惬,则列叙其名於嘉靖选举之前,殿於正
德选举之末,是《春秋》归馀於终,而《易》卦终於《未济》之义也。史迁《三
代世表》,於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