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史通义作者章学诚-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子弗为,盖以此哉。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国学     帮助  
 全文 书名 作者     
 
卷五 内篇五
书名:文史通义    作者:章学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申郑
子长、孟坚氏不作,而专门之史学衰。陈、范而下,或得或失,粗足名家。
至唐人开局设监,整齐晋、隋故事,亦名其书为一史;而学者误承流别,不复辨
正其体,於是古人著书之旨,晦而不明。至於辞章家舒其文辞,记诵家精其考核,
其於史学,似乎小有所补;而循流忘源,不知大体,用功愈勤,而识解所至,亦
去古愈远而愈无所当。郑樵生千载而后,慨然有见於古人著述之源,而知作者之
旨,不徒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於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
讥其因袭,而独取三千年来,遗文故册,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
经纬,成一家言者也。学者少见多怪,不究其发凡起例,绝识旷论,所以斟酌群
言,为史学要删;而徒摘其援据之疏略,裁剪之未定者,纷纷攻击,势若不共戴
天。古人复起,奚足当吹剑之一吷乎?若夫二十略中,《六书》、《七音》与
《昆虫草木》三略,所谓以史翼经,本非断代为书,可以递续不穷者比,诚所谓
专门绝业,汉、唐诸儒,不可得闻者也。创条发例,钜制鸿编,即以义类明其家
学。其事不能不因一时成书,粗就隐括,原未尝与小学专家,特为一书者,絜长
较短;亦未尝欲后之人,守其成说,不稍变通。夫郑氏所振在鸿纲,而末学吹求,
则在小节。是何异讥韩、彭名将,不能邹、鲁趋跄;绳伏、孔钜儒,不善作雕虫
篆刻耶?
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其范围千古、牢宠百家者,惟创例
发凡,卓见绝识,有以追古作者之原,自具《春秋》家学耳。若其事实之失据,
去取之未当,议论之未醇,使其生唐、宋而后,未经古人论定;或当日所据石室
金匮之藏,及《世本》、《谍记》、《楚汉春秋》之属,不尽亡佚;后之溺文辞
而泥考据者,相与锱铢而校,尺寸以绳,不知更作如何掊击也。今之议郑樵者,
何以异是?孔子作《春秋》,盖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孔子自
谓有取乎尔。夫事即后世考据家之所尚也,文即后世词章家之所重也,然夫子所
取,不在彼而在此。则史家著述之道,岂可不求义意所归乎?自迁、固而后,史
家既无别识心裁,所求者徒在其事其文。惟郑樵稍有志乎求义,而缀学之徒,嚣
然起而争之。然则充其所论,即一切科举之文词,胥吏之簿籍,其明白无疵,确
实有据,转觉贤於迁、固远矣。
虽然,郑君亦不能无过焉。马、班父子传业,终身史官,固无论矣。司马温
公《资治通鉴》,前后一十九年,书局自随,自辟僚属;所与讨论,又皆一时名
流;故能裁成绝业,为世宗师。郑君区区一身,僻处寒陋,独犯马、班以来所不
敢为者而为之,立论高远,实不副名,又不幸而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并称
於时,而《通考》之疏陋,转不如是之甚。末学肤受,本无定识,从而抑扬其间,
妄相拟议,遂与比类纂辑之业,同年而语,而衡短论长,岑楼寸木且有不敌之势
焉,岂不诬哉?
○答客问上
癸巳在杭州,闻戴徵君震与吴处士颖芳谈次,痛诋郑君《通志》,其言绝可
怪笑,以谓不足深辨,置弗论也。其后学者,颇有訾謷。因假某君叙说,辨明著
述源流。自谓习俗浮议,颇有摧陷廓清之功。然其文上溯马、班,下辨《通考》,
皆史家要旨,不尽为《通志》发也。而不知者又更端以相诘难,因作《答客问》
三篇。
客有见章子《续通志叙书后》者,问於章子曰:《通志》之不可轻议,则既
闻命矣。先生之辨也,文繁而不可杀,其推论所及,进退古人,多不与世之尚论
者同科,岂故为抑扬,以佐其辨欤?抑先生别有说欤?夫学者皆称二十二史,著
录之家,皆取马、班而下,至於元、明而上,区为正史一门矣。今先生独谓唐人
整齐晋、隋故事,亦名其书为一史,而学者误承流别,不复辨正其体焉。岂晋、
隋而下,不得名为一史欤?观其表志成规,纪传定体,与马、班诸史,未始有殊。
开局设监,集众修书,亦时势使然耳。求於其实,则一例也。今云学者误承流别,
敢问晋、隋而下,其所以与陈、范而上,截然分部者安在?
章子曰:史之大原,本乎《春秋》。《春秋》之义,昭乎笔削。笔削之义,
不仅事具始末,文成规矩已也。以夫子“义则窃取”之旨观之,固将纲纪天下,
推明大道。所以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者,必有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
重人之所轻,而忽人之所谨,绳墨之所不可得而拘,类例之所不可得而泥,而后
微茫杪忽之际,有以独断於一心。及其书之成也,自然可以参天地而质鬼神,契
前修而俟后圣,此家学之所以可贵也。陈、范以来,律以《春秋》之旨,则不敢
谓无失矣。然其心裁别识,家学具存,纵使反唇相议,至谓迁书退处士而进奸雄,
固书排忠节而饰主阙,要其离合变化,义无旁出,自足名家学而符经旨;初不尽
如后代纂类之业,相与效子莫之执中,求乡愿之无刺,侈然自谓超迁轶固也。若
夫君臣事迹,官司典章,王者易姓受命,综核前代,纂辑比类,以存一代之旧物,
是则所谓整齐故事之业也。开局设监,集众修书,正当用其义例,守其绳墨,以
待后人之论定则可矣,岂所语於专门著作之伦乎?
《易》曰:“敬非其人,道不虚行。”史才不世出,而时世变易不可常,及
时纂辑所闻见,而不用标别家学、决断去取为急务,岂特晋、隋二史为然哉?班
氏以前,则有刘向、刘歆、扬雄、贾逵之《史记》,范氏以前,则有刘珍、李尤、
蔡邕、卢植、杨彪之《汉记》,其书何尝不遵表志之成规,不用纪传之定体?然
而守先待后之故事,与笔削独断之专家,其功用足以相资,而流别不能相混,则
断如也。溯而上之,百国宝书之於《春秋》,《世本》、《国策》之於《史记》,
其义犹是耳。
唐后史学绝,而著作无专家。后人不知《春秋》之家学,而猥以集众官修之
故事,乃与马、班、陈、范诸书,并列正史焉。於是史文等於科举之程式,胥吏
之文移,而不可稍有变通矣。间有好学深思之士,能自得师於古人,标一法外之
义例,著一独具之心裁,而世之群怪聚骂,指目牵引为言词,譬若猵狙见冠服,
不与龁决毁裂,至於尽绝不止也。郑氏《通志》之被谤,凡以此也。
嗟乎!道之不明久矣。《六经》皆史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孔子之作《春秋》也,盖曰:“我欲讬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然
则典章事实,作者之所不敢忽,盖将即器而明道耳。其书足以明道矣,笾豆之事,
则有司存,君子不以是为琐琐也。道不明而争於器,实不足而竞於文,其弊与空
言制胜,华辩伤理者,相去不能以寸焉。而世之溺者不察也。太史公曰:“好学
深思,心知其意。”当今之世,安得知意之人,而与论作述之旨哉?
○答客问中
客曰:孔子自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曰:“好古敏以求之。”夏
殷之礼,夫子能言,然而无徵不信,慨於文献之不足也。今先生谓作者有义旨,
而笾豆器数,不为琐琐焉。毋乃悖於夫子之教欤?马氏《通考》之详备,郑氏
《通志》之疏舛,三尺童子所知也。先生独取其义旨,而不责其实用,遂欲申郑
而屈马,其说不近於偏耶?
章子曰:天下之言,各有攸当;经传之言,亦若是而已矣。读古人之书,不
能会通其旨,而徒执其疑似之说,以争胜於一隅,则一隅之言,不可胜用也。天
下有比次之书,有独断之学,有考索之功,三者各有所主,而不能相通。《六经》
之於典籍也,犹天之有日月也。读《书》如无《诗》,读《易》如无《春秋》,
虽圣人之籍,不能於一书之中,备数家之攻索也。《易》曰“不可为典要”,而
《书》则偏言“辞尚体要”焉。读《诗》不以辞害志,而《春秋》则正以一言定
是非焉。向令执龙血鬼车之象,而徵粤若稽古之文,讬熊蛇鱼旐之梦,以纪春王
正月之令,则圣人之业荒,而治经之旨悖矣。若云好古敏求,文献徵信,吾不谓
往行前言可以灭裂也。多闻而有所择,博学而要於约,其所取者有以自命,而不
可概以成说相拘也。大道既隐,诸子争鸣,皆得先王之一端,庄生所谓“耳目口
鼻,皆有所明,不能相通”者也。目察秋毫,而不能见雷霆。耳辨五音,而不能
窥泰山。谓耳目之有能有不能,则可矣;谓耳闻目见之不足为雷霆山岳,其可乎?
由汉氏以来,学者以其所得,讬之撰述以自表见者,盖不少矣。高明者多独
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譬犹日昼而月夜,
暑夏而寒冬,以之推代而成岁功,则有相需之益;以之自封而立畛域,则有两伤
之弊。故马、班史祖,而伏、郑经师,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亦并行其道而不相
为背者也。使伏、郑共注一经,必有牴牾之病。使马、班同修一史,必有矛盾之
嫌。以此知专门之学,未有不孤行其意,虽使同侪争之而不疑,举世非之而不顾,
此史迁之所以必欲传之其人,而班固之所以必待马融受业於其女弟,然后其学始
显也。迁书有徐广、裴骃诸家传其业,固书有服虔、应劭诸家传其业,专门之学,
口授心传,不啻经师之有章句矣。然则春秋经世之意,必有文字之所不可得而详,
绳墨之所不可得而准。而今之学者,凡遇古人独断之著述,於意有不惬,嚣然纷
起而攻之,亦见其好议论而不求成功矣。
若夫比次之书,则掌故令史之孔目,簿书记注之成格,其原虽本柱下之所藏,
其用止於备稽检而供采择,初无他奇也。然而独断之学,非是不为取裁;考索之
功,非是不为按据。如旨酒之不离乎糟粕,嘉禾之不离乎粪土,是以职官故事案
牍图牒之书,不可轻议也。然独断之学,考索之功欲其智,而比次之书欲其愚。
亦犹酒可实尊彝,而糟粕不可实尊彝;禾可登簠簋,而粪土不可索簠簋,理至明
也。古人云:“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为职
官故事案牍图牒之难以萃合而行远也,於是有比次之法。不名家学,不立识解,
以之整齐故事,而待后人之裁定,是则比次欲愚之效也。举而登诸著作之堂,亦
自标名为家学,谈何容易邪?且班固之才,可谓至矣。然其与陈宗、尹敏之徒,
撰《世祖本纪》,与《新市》、《平林》诸列传,不能与《汉书》并立,而必以
范蔚宗书为正宗;则集众官修之故事,与专门独断之史裁,不相缀属又明矣。
自是以来,源流既失。郑樵无考索之功,而《通志》足以明独断之学,君子
於斯有取焉。马贵与无独断之学,而《通考》不足以成比次之功,谓其智既无所
取,而愚之为道,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