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彪为郎。'五' 
  注'一'二龚谓龚胜字君宾,龚舍字君倩,二人皆以清苦立节著名,事见前书。 
  注'二'周礼:“幕人,掌帷帟幄幕。”郑玄曰:“在旁曰帷。”尔雅曰:“帱谓之帐。”军法,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则共其器物,故通谓生生之具为什物。 
  注'三'司直,武帝元狩五年置,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中兴因而不改,犹置司直。至建武十一年省司直,置长史一人,署诸曹事。至二十七年,司徒又去“大”字。见前书及续汉书。 
  注'四'前书音义曰:“齐人名小罂为担,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担音丁滥反。 
  注'五'东观记曰,彪官至玄菟太守。 
  张湛字子孝,扶风平陵人也。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居处幽室,必自修整,虽遇妻子,若严君焉。'一'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二'三辅以为仪表。'三'人或谓湛伪诈,湛闻而笑曰:“我诚诈也。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 
  注'一'周易家人卦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注'二'详,审也。 
  注'三'仪,法也。表,正也。书曰:“仪表万邦。” 
  成哀闲,为二千石。王莽时,历太守、都尉。 
  建武初,为左冯翊。在郡修典礼,设条教,政化大行。后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一'主簿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二'湛曰:“礼,下公门,轼辂马。'三'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四'父母之国,所宜尽礼,何谓轻哉?” 
  '五' 
  注'一'告,请也。告归谓请假归。寺门即平陵县门也。风俗通曰:“寺者,嗣也。 
  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也。” 
  注'二'郡守所居曰府。明府者,尊高之称。前书韩延寿为东郡太守,门卒谓之明府,亦其义也。 
  注'三'辂,大也。君所居曰路寑,车曰辂车,马曰辂马。轼,车前横木也。乘车必正立,有所敬则抚轼,谓小俛也。礼记曰:“大夫士下公门,式辂马。”郑玄云:“所以广敬。” 
  注'四'论语之文也。郑玄云“恂恂,恭顺貌”也。 
  注'五'史记孔子谓门弟子曰:“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也。”诗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也。 
  五年,拜光禄勋。'一'光武临朝,或有惰容,湛辄陈谏其失。常乘白马,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注'一'前书光禄勋本名郎中令,秦官,武帝改焉,秩中二千石,掌大夫、郎中从官。 
  七年,以病乞身,拜光禄大夫,代王丹为太子太傅。及郭后废,'一'因称疾不朝,拜太中大夫,居中东门候舍,'二'故时人号曰中东门君。帝数存问赏赐。后大司徒戴涉被诛,'三'帝强起湛以代之。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四'因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后数年,卒于家。 
  注'一'建武十七年废。 
  注'二'汉官仪曰:“洛阳十二门,东面三门,最北门名上东门,次南曰中东门。 
  每门校尉一人,秩二千石;司马一人,秩千石;候一人,秩六百石。”候舍,盖候之所居。 
  注'三'涉字叔平,冀州清河人也,坐所举人盗金下狱。 
  注'四'溲,小便也。溲音所流反。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一'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闲,候勤者而劳之。'二' 
  其墯□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注'一'周急谓周济困急也。孔子曰:“君子周急不继富。” 
  注'二'东观记曰:“载酒肴,便于田头大树下饮食劝勉之,因留其余酒肴而去。” 
  注'三'□与懒同,音力□反。 
  丹资性方絜,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一'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臱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二' 
  注'一'遵字孟公,杜陵人也。见前书。 
  注'二'东观记曰:“更始时,遵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过辞于丹。丹曰: 
  ‘俱遭反复,唯我二人为天所遗。今子当之绝域,无以相赠,赠子以不拜。’遂揖而别,遵甚悦之。”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麦*(一)**'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荅之。 
  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一' 
  令寄缣以祠焉。'二'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三'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四'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注'一'东观记曰:“丹怒挞之五十。” 
  注'二'东观记曰:“寄帛二匹以祠焉。” 
  注'三'史记曰:“管夷吾,颍上人。尝与鲍叔牙游,叔牙知其贤。管仲贫困,尝欺鲍叔牙,鲍叔牙终善遇之。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前书,王吉字子阳,贡禹字少翁,并琅邪人也。二人相善,时人为之语:“王阳在位,贡禹弹冠。”言其趣舍同也。 
  注'四'张耳﹑陈余初为刎颈交,后构隙。耳后为汉将兵,杀陈余于泜水之上。 
  萧育字次君,朱博字子元,二人为友,着闻当代,后有隙不终,故时以交为难。 
  并见前书。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臱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 
  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王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习小夏侯尚书。'一'王莽时,寑病不仕,教授诸生千余人。 
  注'一'夏侯建,大夏侯胜之从兄子也。建受尚书于胜,号小夏侯。见前书。 
  建武二年,大司马吴汉辟,大应。三年,征拜谏议大夫,数有忠言,以礼进止,朝廷敬之。迁沛郡太守。至蕲县,称病不之府,官属皆随就之,良遂上疾笃,乞骸骨,征拜太中大夫。 
  六年,代宣秉为大司徒司直。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时司徒史鲍恢以事到东海,过候其家,而良妻布裙曳柴,从田中归。'一'恢告曰:“我司徒史也,故来受书,欲见夫人。”妻曰:“妾是也。苦掾,无书。”'二'恢乃下拜,叹息而还,闻者莫不嘉之。 
  注'一'东观记曰:“徒跣曳柴。” 
  注'二'掾,即谓鲍恢,司徒之掾史也。言劳苦相过,更无书信。 
  后以病归。一岁复征,至荥阳,疾笃不任进道,乃过其友人。友人不肯见,曰: 
  “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一'遂拒之。良臱,自后连征,辄称病。诏以玄纁聘之,遂不应。后光武幸兰陵,遣使者问良所苦疾,不能言对。诏复其子孙邑中傜役,卒于家。 
  注'一'杨雄方言曰:“屑屑,不安也。秦﹑晋曰屑屑。”郭景纯曰:“往来貌。” 
  论曰:夫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一'季文子妾不衣帛,鲁人以为美谈。'二'公孙弘身服布被,汲黯讥其多诈。'三'事实未殊而誉毁别议。何也? 
  将体之与利之异乎?宣秉﹑王良处位优重,而秉甘疏薄,良妻荷薪,可谓行过乎俭。然当世咨其清,人君高其节,岂非临之以诚哉!语曰:‘同言而信,则信在言前;同令而行,则诚在令外。’不其然乎!'四'张湛不屑矜伪之诮,斯不伪矣。'五'王丹难于交执之道,斯知交矣。 
  注'一'此言履行仁义,其事虽同,原其本心,真伪各异。利仁者谓心非好仁,但以行仁则于己有利,故假借仁道以求利耳。若天性自然,体合仁义者,举措云为,不期于体,而冥然自合。礼记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与人同功,其仁未可知;与人同过,其仁则可知。 
  注'二'文子,鲁卿季孙行父之谥也。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君子是以知季文子忠于公室。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事见左传。 
  注'三'公孙弘,淄川人也。武帝时为丞相。汲黯曰:“弘以三公而身服布被,诈也。”事见前书。 
  注'四'真伪之夡既殊,人之信否亦异。同言而信,谓体仁与利仁,二人同出言,而人信服其真者,不信其伪者,则知信不由言,故言信在言前也。同令而行,意亦同也。此皆子思子累德篇之言,故称“语曰”。 
  注'五'屑犹介也。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一'父邺,成哀闲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沉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二'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三' 
  注'一'案杜邺传,邺本魏郡繁阳人也,武帝时徙茂陵。 
  注'二'邺字子夏,祖父皆至郡守。邺少孤。其母,张敞女也。邺从敞子吉学,得其家书。竦即吉之子也。博学文雅过于敞。见前书。 
  注'三'风俗通曰:“儒者,区也。言其区别古今,居则翫圣哲之词,动则行典籍之道,稽先王之制,立当时之事,此通儒也。若能纳而不能出,能言而不能行,讲诵而已,无能往来,此俗儒也。”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一'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褫夺衣服,'二'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三'赤眉兵觽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觽,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四'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注'一'逡音七伦反。 
  注'二'褫,解也,音直纸反。 
  注'三'言知天道有神乎。 
  注'四'贾谊曰:“前车覆,后车诫。”诗曰:“不畏乎天,不媿乎人。”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一'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二' 
  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三'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注'一'望犹恨也。东观记曰:“林寄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也。” 
  注'二'礼记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砥砺廉隅,其规为有如此者。” 
  注'三'史记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子也。兄弟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