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离婚、通奸、高利贷、释奴等法律道德规范。《古兰经》大体上把 

以立法为主要内容的麦地那章放在前边,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统治者和 

编纂者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和需要。 

      《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既是伊斯兰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 

的源泉,也是伊斯兰教法和国家立法的根本原则,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 

和世俗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伊斯兰教、早期阿拉伯历史、 

文化及社会的基本文献依据。同时,《古兰经》中使用的阿拉伯语、文 

字、文法、修辞及风格,也都成为阿拉伯语言的规范。 

     除神圣经典《古兰经》外,穆斯林还十分推崇《圣训》,阿拉伯语 

称为“哈迪斯”,指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非安拉启示的言语和行为。 

 《古兰经》是安拉的启示,真主的语言;《圣训》则是先知穆罕默德的 


… Page 62…

言行录。穆罕默德去世后,宗教生活和社会中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古 

兰经》对此不能提供直接答案,《圣训》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古兰 

经》的注脚和补充说明的作用,为伊斯兰教法和民法的制定提供了一定 

依据。 



      (2)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信仰与制度 

     穆罕默德在世时并没有筑起一套完整的伊斯兰教义神学,但伊斯兰 

教基本的教理内容已经包含在 《古兰经》中。以后的穆斯林教义学家一 

般把伊斯兰教分为三个基本内容:宗教信仰 (伊玛尼)、宗教义务 (仪 

巴达特)、善行(伊哈桑)。宗教信仰属于理论和思想方面,宗教义务 

和善行属于实践和行为方面,二者合一构成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理。 

     根据《古兰经》,宗教信仰包括“五信”,根据《圣训》则包括“六 

信”。第一,信安拉。伊斯兰教首要的最基本的信条是“万物非主,唯 

有真主”。安拉是独一的,至高无上的,永恒不灭的实在;是万物的主 

宰和创造者;有99种美名和德性;全知全能,善恶必报。服从安拉的意 

志是伊斯兰教的基本要求。 

     第二,信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据《古兰经》记载, 

安拉不断拣选和派遣先知和使者向人们布道,提到名字的就有28位之 

多,最重要的有亚当(阿丹)、挪亚(努海)、亚伯拉罕(易卜拉欣)、 

摩西 (穆萨)、耶稣(尔撒)等,由此可见《古兰经》与犹太教和基督 

教《圣经》间的渊源关系。在此,穆罕默德是安拉的最后使者,也称“封 

印使者”,表明他是一个空前绝后的集大成者。但他是凡人而不是神, 

他唯一的奇迹是《古兰经》的绝妙性。这与基督教关于基督的理解是不 

同的。 

     第三,信经典。穆斯林认为,安拉先后降示过104部经典。《古兰 

经》中只提到4部:《讨拉特》、《则逋尔》、《引支勒》、《古兰经》, 

即《摩西五经》、《大卫诗篇》、《福音书》和《古兰经》。《古兰经》 

是安拉降示的最后一部纯真的经典,它证实并澄清以前的经典。《古兰 

经》是永恒的先在的,不是被造的。“道成经典”是伊斯兰教的基础, 

而“道成肉身”则是基督教的一个基本思想。 

     第四,信天使。穆斯林认为,天使是安拉从光中创造的精灵和“妙 

体”,无神性,无性别,只能信,不能崇拜。天使充当安拉仆役执行任 

务。天使众多,著名的有四大天使:传递天启的哲布勒伊,地位最高, 

观察宇宙的米卡伊来、末日审判时吹号的伊斯拉菲来、专司死亡的阿兹 

拉伊来。叛逆天使是易卜劣厮 (撒旦),他在创世时不接受安拉之命尊 

崇阿丹(亚当),并继续引诱人们误入迷途,是恶魔,在末日审判时将 

被罚入火狱。 

     第五,信末日或信后世。世界末日来临时,每个死去的人都将复生, 

根据在世的信仰和行为,接受最后审判,善者升入天园,恶者罚入火狱。 

 《古兰经》中生动地描绘了天园的福乐和火狱的恐怖。 

     第六,信前定。安拉全能,世间万物皆由他前定。但这并不妨碍对 

人的行为赏善罚恶。 

     伊斯兰教为穆斯林规定的宗教义务为:信仰表白、礼拜、斋戒、施 

舍和朝觐五项基本功课,中国穆斯林简称为念、礼、斋、课、朝“五功”。 


… Page 63…

      《古兰经》对于这些宗教义务大多只有原则性的要求,具体内容是 

后来根据《圣训》规定的。信仰表白就是口诵“证言”或“清真言”: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任何人只要接受这 

一信条,当众公开表白念诵,就被承认是一名穆斯林。穆斯林成年后至 

少要当众表白一次,临死前或亲诵或代诵。每日5次的礼拜中穆斯林要 

反复念诵多次。 

     礼拜是穆斯林向安拉表示归顺、感恩、赞颂等的一种宗教仪式,其 

主要内容是赞念安拉之名。礼拜时必须朝向麦加克尔白,用阿拉伯语诵 

读祷文和某些经文,以一定的姿势完成一系列动作。礼拜在伊斯兰教中 

受到特别重视,《古兰经》并没有直接规定礼拜的仪式,后来规定,穆 

斯林必须每日5次礼拜:晨礼 (破晓)、晌礼(中午)、晡礼(下午)、 

昏礼(日落)、宵礼(夜间)。每次礼拜均有一定拜数。每7日一次聚 

礼,在星期五 (主麻日)中午清真寺集体举行,包括一次简短的布道演 

说。每年有2次大会礼,分别在斋月后的开斋节 (伊斯兰教教历10月1 

日)和朝觐时的宰牲节(12月10日)举行,都有一次布道演说。礼拜时 

要保持洁净,必须在礼拜前作“净礼”,如沐浴、净衣、洁处。沐浴分 

 “小净”(清洗脸、手、臂、头和脚)与“大净”(清洗全身),无水 

可用沙土代净。接触法定不洁的东西,如血、粪、猪、酒等,或者行使 

不洁的行为,如睡眠、大便、触摸近亲以外的异性等,需要“小净”。 

大的不洁行为如性交、梦遗、行经、临盆等,需要“大净”。洁净是正 

确履行宗教义务的先决条件。 

     斋戒即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莱麦丹月)斋戒1个月,每日从黎明 

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病人、旅行者、孕妇、哺乳者可免戒,另以补 

斋和施舍的方法补赎。斋月的起止取决于新月的出现。 

     施舍是以安拉名义向教徒征收的一种宗教税。起初, 《古兰经》强 

调的施舍是一种自愿捐赠的慈善行为,后来根据《圣训》,这种法定的 

施舍发展成为按教徒财产收入,分类以不同税率征收的一种课税制度, 

即缴纳天课。其中农产品收获物需交天课1/10。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天 

课制度在具体实施上有很大差异。此外,在斋月末每个穆斯林还负有替 

所有家庭成员发放“开斋施舍”的义务。 

     朝觐是阿拉伯人的古老风俗,在伊斯兰教前克尔白就是一年一度的 

朝觐目标。伊斯兰教承袭并改革了这一传统习俗,成为穆斯林必须履行 

的宗教义务。每个穆斯林只要健康,旅途顺利、能自备旅费,一生中至 

少应去麦加朝觐克尔白一次,也可由他人代朝,此指“大朝”,即伊斯 

兰教历12月7日至13日在麦加集体进行的朝觐仪式。这些仪式主要有 

受戒,绕行克尔白7周,奔走于萨法山和麦尔卧山之间,进驻阿拉法谷 

地,宿夜穆兹达利法,投石打鬼、宰牲开戒等。12月9日为大朝最隆重 

的一天,称“阿拉法日”,第二天即宰牲节。“小朝”可在一年的任何 

时间举行。此外,麦地那的圣寺和先知陵墓也很早就成为朝觐的另一个 

中心。 

     在《古兰经》中,为主道而奋斗的“圣战”也是一项宗教义务,随 

着早期穆斯林对外征服高潮过去后,圣战的地位显著下降,始终未能成 

为伊斯兰教的一项主要宗教义务。只有哈瓦利吉派把圣战列为第六项功 

课。同时,《古兰经》还要求人们行善,使穆斯林社会的公德和私德都 


… Page 64…

具有宗教性质。 



                4。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的扩张 



      (1)阿布·伯克尔时期 

     穆罕默德无子嗣,临终前又未明确指定继承人。因此,632年他逝世 

后,麦地那政权面临着第一次政治危机——继位者问题。教内上层为争 

夺继任权分为三派:辅士派以为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提供了生存之地为 

由,迁士派以先知使命的最早追随者为由,阿里派以阿里为先知的堂弟 

和女婿及最早追随者为由,开始了争夺战。几经波折,最后在费基法会 

议上,迁士派迫使辅士派接受阿布·伯克尔为“哈里发”,即继任者。 

当时阿里正守护着穆罕默德的遗体,没有参加会议。 

     阿布·伯克尔(约573—634)是先知近亲以外的最早皈依者之一和 

挚友,其女嫁先知为妻,与穆罕默德一起经历了创教的所有战斗。先知 

临终前,他已代理在清真寺领导礼拜和主持穆斯林集会的工作。在任哈 

里发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几乎完全忙于镇压半岛各处蜂涌而起的叛乱。 

穆罕默德在世时,许多部族慑于先知的威望,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虑, 

先后归顺麦地那政权。但先知去世后,这些部族纷纷起来否认麦地那的 

政治经济控制权,拒绝交纳“天课”,或者追随本地“先知”,这就是 

伊斯兰教史上所谓的“里达”(叛教)事件。实际上“叛教”事件主要 

是各部落拒绝接受阿布·伯克尔的政治权威,认为过去签定的协议随先 

知去世而无效,并不是背叛伊斯兰教的信仰。对此,阿布·伯克尔坚决 

要求叛乱部落无条件投降,遭拒绝后便采取了军事镇压行动。他把平定 

叛乱的指挥权交给哈立德·本·瓦立德,分兵11路进行讨伐。最激烈的 

一次决定性战斗是平定叶麻麦的哈尼法部落的叛乱。该部落的“伪先知” 

是穆赛里姆,他奉“拉赫曼”为主宰,试图以基督教思想为基础,建立 

新宗教。双方在阿格赖巴进行决战,穆斯林损失惨重,牺牲700多人, 

其中许多人是能背诵《古兰经》的穆罕默德的圣门弟子。但杀死了穆赛 

里姆,取得了胜利。在这次战役胜利的鼓舞下,不到一年时间,相继平 

定了巴林、阿曼、哈达拉毛、也门等各处叛乱,并把许多从未归顺过的 

部落也置于伊斯兰教控制下。因此,讨伐变节者的战争同时也是迫使未 

入教者信教的战争。 

     在迅速镇压各地叛乱的同时和之后,阿布·伯克尔还积极贯彻穆罕 

默德对外军事扩张的“伊斯兰远征计划”。伊斯兰教对外扩张的政策是 

由全面禁止部落战争和游牧部落对劫掠的经济需要引起的。随着伊斯兰 

教统治地位的确立,参加圣战的热情在经济需要推动下不可避免地转向 

对外征服。穆罕默德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