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佛方法齐全,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十六观最后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除这个还有实相念佛。方法很多,我们只取一种,这都是「荷负万有,常安净故」,常安净是动静一如,自他不二。所以,佛号里面清净、至善,净善到极处,称为梵智佛。
  后面「配随位因果者,还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进修得心智寂静为果,表地体安静故」。这个我想不必讲诸位也知道,十大段都是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因是一个,果上有差别,是因为你修学方法不一样。虽有差别,差别里面也有无差别,这才能契入真心。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二八卷)  2005/9/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28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九段「一道甚深」。清凉大师在科题里面为我们标明「一道甚深,亦名一乘」,先问后答,请看经文:
  【尔时文殊师利问贤首菩萨言。佛子。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云何今见一切佛土。所有众事种种不同。所谓世界。众生界。说法。调伏。寿量。光明。神通。众会。教仪。法住。各有差别。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这一段长行文是文殊菩萨的提问,问的是贤首菩萨,第九信位。凡是遇到九,九信、九住、九行、九回向、九地,凡是遇到九都是法师,都是法师的位置。一道甚深也叫一乘,这个意思就深了。你看世尊为我们说法,在一乘经里面,哪是一乘?《华严》是一乘,《法华》是一乘,《梵网》是一乘,一乘经不多。像《法华经》上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不但没有二乘、没有三乘,五乘更没有,只有一乘法。可是佛后面又说了一句,「除佛方便说」,这就晓得,二乘、三乘、五乘是佛的方便说。
  方便是什么意思?用方便帮助你悟入一乘。一乘是佛乘,一佛乘;二乘是大乘、小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五乘再加上人天,现在常讲的人间佛教。可是无论是一乘,无论是五乘、多乘,一切都以十善业道为基础,这个不能不知道!诸位读《十善业道经》你就明白了。可是《十善业道经》还要有前方便,要有基础,那个基础就是小乘。实在讲,十善业道也是小乘人必修的课程,从小乘要契入大乘,没有十善业道不能契入。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乃至人天,这就是五乘都说到了,声闻、缘觉、菩萨、人、天,统统都是以十善业为根本,以十善业为基础。所以今天有些同学们问我,我们要怎样修才如法?怎样修才得真实利益?没有别的,十善为什么做不到?十善一定还有前方便,前方便就是小乘,小乘经里头一些最基础的东西。
  中国从唐朝中叶以后就不用小乘了,那怎样入大乘?中国人用儒、道(孔孟、老庄),用这个代替小乘,效果非常殊胜!你看唐朝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无论哪个宗派的祖师,都是那个时候出来的。代有传人,一直到明清,到民国,都是用儒、道做基础。现在麻烦来了,我们最近半个世纪,如果再多说一点,大概六、七十年,我们不学小乘,也不学孔孟,也不学老庄,直接就入大乘。入大乘也疏忽了《十善业道》,认为这是小部经,没有重视它,所以大乘戒定慧三学都发生了严重的障碍,原因在此地。
  我们能把原因找到,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学佛才有出路。现在原因我们找到了,那我们该怎么办?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用《弟子规》代替小乘,用《弟子规》代替孔孟。《弟子规》是中国几千年来家教的根本!我曾经讲过不少次,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家教。学校是家教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教的扩展、扩充,宗教教育是家教的圆满,特别是佛教;四种教育是一贯的,不能够分割的。一乘这是到了究竟处,所以这是法师位,第九是法师位。还是文殊菩萨代表我们来问,学这个法门的贤首菩萨,由他来为我们解答。
  这个问题,首先把宗旨说出来,叫著『佛子』,这是文殊菩萨称贤首菩萨,佛子。我们能不能称佛子?就是像一般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佛子比这个更高一级。善男子、善女人之获得,必须要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十善业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受持三皈,奉行五戒,你就是佛子,佛子遵守佛的教诲。佛教你什么?首先就把学佛的宗旨、方向、目标介绍给你,就是佛家讲的三皈依。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要依靠三桩事情,这叫三宝,在形相上,用佛法僧做代表,这个诸位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法僧代表什么,你要清楚。佛代表正觉,代表觉悟,这个觉悟是纯正的,绝对没有错误,称为正觉,觉而不迷。我们凡夫,不但说我们人道,六道、十法界统统都是迷而不觉,尤其是六道凡夫。现在我们要从迷惑回过头来,我们要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我们供奉佛像,这是教学的善巧,用佛像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看到佛像就想到我要觉而不迷,供佛像是这个意思。这个佛像真的就保佑我们了,常常提醒我们觉而不迷,从迷惑颠倒你要回归到正觉。这不是迷信,是教育。
  法,法是经典,正知正见。我们迷而不觉,那就是知见的不正,思想见解都有偏差,都有错误。错在哪里?夹杂著分别执著,我们一般讲夹杂著成见,过失就在此地。佛菩萨决定没有执著,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妄想,所以他们的知见正确。皈依法就是从错误的知见,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所以,皈依法是正而不邪,从邪知见回过头来依正知见。
  皈依僧,僧代表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是不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不管他。我要看到一个出家人,我就要回光返照,我的心清不清净?我的身清不清净?这才得利益。别人清净不清净与我不相干,他清净我要学他,他不清净我要反省,他不清净我要清净,这个形相是提醒我的。所以形相三宝有功德,功德在哪里?时时刻刻提醒我,放下迷邪染,依靠觉正净,是这么个意思。你不能搞错,搞错了你就迷信,你对佛陀教育就产生误会。自己误会就罢了,你还会影响别人,那你要背因果责任。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
  佛子是皈依佛门的佛弟子,但是真的皈依才能称佛子。形式上皈依,还是迷邪染,那不是佛子,那是假佛子,有名无实,不是真正佛子。当然在此地,圆教九信菩萨这是真佛子;不但是九信,初信就是真佛子,名副其实了。
  『诸佛世尊』,这一句通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世尊」是我们对於佛的尊称。好比现在中国人常讲的,对人客气的,「尊敬的」,我们世间大众尊敬的人。尊敬的佛陀,所以称之为世尊,这是最尊敬的称呼,意思一定要懂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唯以一道而得出离』,我们这个标题,这一章要讨论的一道甚深,唯以一道而证无上菩提,正是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为什么(下面他提出问题)有这么多种种不同?我们先看清凉大师这一句的注解。
  大师在《疏》里头说,「问中标问贤首者」,你看看菩萨名号里头用意就很深,「至道柔顺故,又贤犹直善,佛佛皆同一直道故」。这是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什么叫一道。贤首菩萨名号里面就显示了一道,至道柔顺!至道我们一般称大道,在此地就是佛道,一乘一道,一道柔顺。中国人讲「大顺成德」,没有不随顺的。儒家讲孝顺,儒家是讲对父母,大乘教里面,把孝顺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佛在大乘教里头常说,「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说要不要孝顺?佛说的这个话不是假话。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决定不是妄语;如语者,他所说的就是事实真相,没加一点,也没减少一点,所谓是如实而说;佛不妄语、不诳语,句句话都是真实。要是我们就很难相信,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个你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六道轮回,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佛要不说,我们怎么会搞得清楚?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修的是至道柔顺。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有二愿,「恒顺众生」,恒顺就是此地讲的柔顺,「随喜功德」,普贤十个纲领里面这就占两条。怎样随喜?怎样恒顺?礼敬、称赞、供养、忏悔,条条都是随顺,条条都是随喜,这叫孝顺。
  下面说,「又贤犹直善」,贤犹直善的意思,直是正直,直心决定没有委曲之相,善是善良。儒家讲的「善恕成仁」,恕这个字在中国也是会意,如心;换句话说,与心相应这就是恕。什么心?真心,它不是妄心,妄心就不相应。为什么?妄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随顺我的妄想分别执著,我欢喜;违背我的烦恼习气,我就会排斥。所以恕字,如心!中国文字妙极了,智慧的符号。你看看这个字,什么叫恕?与真心相应。什么是真心?佛经上讲得很好,「真心离念」,念是妄想。我们通常是用最浅显的、最容易听懂的跟大家介绍,就是起心动念。
  我眼看外面境界,看色、色相,耳听音声,这是自然的,六根跟外面境界接触;眼耳鼻舌身接触的对象是色声香味触。我们凡夫一接触,马上就起心动念,接著就是分别执著,好快好快,速度太快了,万分之一秒它就完成,不是等一秒、半秒,不是的。像我们现在用的照相机的快门,一般是百分之一秒,二百分之一秒,五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我刚才讲的是万分之一秒!根尘一接触,万分之一秒烦恼就跟著现前;跟著现前,恕没有了。诸位要晓得,恕这个字是贤的意思,就是直善的意思。《孟子》里面说得很清楚,「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夫子之道」,孔夫子之道是什么?「忠恕而已」。所以这四个字把中国古圣先贤,传统教学的总纲领提出来了,四个字,孝、悌、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夫子在《论语》里头二次说过,「吾道一以贯之」,你看看跟此地讲的一道很接近了,一道是忠恕;在尧舜,一道是孝悌;在佛法里,这一道就是至善,至道柔顺。
  「佛佛皆同一直道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个意思《楞严经》上佛也说得好。佛讲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他的功夫这个中间没有委曲相,没有委曲相就是一直道。《楞严》是大乘,是了义经,我们现在学起来为什么会这么多困难?为什么会像文殊菩萨底下讲的世界、众生,说法、调伏说了这么多?这是什么?这都是委曲相。为什么还有二乘、三乘、五乘,还有这么多说法?这个我们要晓得。众生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佛虽然给你讲一佛乘,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佛就要用善巧方便。
  譬如一个好老师,要把他自己的大道传授给学生,真正遇到了,善根非常深厚,那很容易。像禅宗五祖忍和尚遇到惠能大师,这是希有难逢,遇到这么一个人,上上根人!太容易了,几句话他就明了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