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个阶级,从初信到妙觉五十一个阶级,我们连第一个阶级,等於说连小学一年级还没有拿到。现在要怎样进入小学一年级?我们的目标是最高的学位,佛陀。要从初信菩萨学起,这不能不知道。
  初信菩萨从哪里学?这个要知道,从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从这个地方入门,从这个地方下手,你才能进得去,才能够得第一个位次,就像我们讲小学一年级。虽然地位不高,没有能够出六道轮回,但是非常尊贵。为什么?证得初信菩萨的地位,他就不退转。虽然在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他所修学的不贪、不瞋、不痴。贪瞋痴是三恶道的因。虽然阿赖耶识里面,过去生中确实有严重的贪瞋痴,那是三恶道的业因,因要遇到缘才能起现行。这一生学佛,把贪瞋痴的缘断掉了。不贪,饿鬼道的缘没有,你不会堕饿鬼道;不瞋,地狱道的缘断了,你不会堕地狱道;不痴,畜生道的缘断了,你不会堕畜生。所以圆初信菩萨永远不堕三恶道,道理在此地。
  从这个位子上慢慢向上提升,提升到七信位,就超越六道轮回。七信位的菩萨在断证的功夫上,见思烦恼统统断尽。诸位要知道,初信位的菩萨跟小乘须陀洹初果,断的烦恼是相同的,就是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我刚才讲是讲得简单,是同样的一个道理。贪瞋痴断了,不贪、不瞋、不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贪瞋痴,小乘初果,大乘初信。再往上提升,断思惑,到七信位,思惑断尽,三界八十八品思惑断尽了,这样证小乘的果位是阿罗汉,大乘的果位是七信位的菩萨。他们到哪里去?四圣法界。七信位是阿罗汉;八信位,辟支佛;九信位,菩萨;十信位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在天台称为藏教佛,在贤首称为小教佛。贤首五教,小、始、终、顿、圆,小教佛没有见性,他是佛的位次,十法界到顶了,再提升一层,那就是真佛,不是假佛。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真佛。
  这个《华严》里头讲得太清楚,从这个之后,统统都是断无始无明习气,也就是初住菩萨。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可以说也是入不动法。不动法里头有等级,真正是入不动法,但是他无明习气还在,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但是还是要把它断掉。所以华藏世界四十一个阶级,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要说有,在形象上完全平等,没有;你要说没有,这四十一位菩萨习气带得有多少确实不一样,是这么个道理。一定到妙觉位,到第四十二个位子才完全没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现在我们是在初学,是在起步,十善业重要,三皈、五戒重要!三皈是觉正净。《坛经》里头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他讲得明白,他不是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的;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讲觉正净。觉正净是我们自性三宝,我们自性本觉,自性本正,自性本来清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皈依,换句话说,回归自性。住持三宝有没有用?对真正修行人来讲有用,为什么?他提醒你,见到佛像就想到我自性本觉。像刚才说的,本来具足三智三觉,圆圆满满,我自性是这样的。见到法宝、见到经书,立刻就想到正而不邪。我的心正,这个心是讲用心,处事待人接物,你心是正的,没有邪。见到出家人,不要去管他持戒、破戒,与我统统不相干。见到他就提醒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自己要做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来提醒我,穿上这个衣服是提醒我,那就是我的善知识;没有他提醒,我常常会忘掉。
  自性三宝对我们修行,就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你,这个功德太大了。像一个出家人,他自己的行业不管他,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但是他的形相令一切众生种善根。他在外面走一圈,你看多少人看到,一看到,「佛」,有意无意那个佛就印到阿赖耶识里头,不就种了善根!普通人没有这个功德,穿上普通衣服,你在街上逛一天,也没有一个人看到你想个佛字,没有。但是出家人一出去,人家看到,「佛」,阿赖耶里头已经有个佛,种子下去了。这是他的功德,形相!
  所以,住持三宝要不要?要!佛像、经书、出家人,要!没有不行,没有的时候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对他要尊敬,对他要供养。赞叹,这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他真正有修、有学、有德行,赞叹。如果没有德行、没有修持,不赞叹,礼敬、供养。为什么要供养?他的形相常常提醒我,对我有好处,我不能不供养他。他又能给一切众生种善根,我当然要供养,所以礼敬、供养不能缺。赞叹不赞叹,看他有没有德行?没有德行,可以不赞叹。这个《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依教奉行。
  所以,知道在我们现前这个位次上,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契入十信位的境界?契入之后,怎样步步高升?那个时候你就法喜充满,那就是方老师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真正能够得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九八卷)  2006/1/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98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接著看清凉大师注解,「别显」第三段最后一节的开示,我们把文念一遍。
  「以斯十一,配上答中总别十一段,文并可知,通别交络,应成四句,谓一切愿成一德,一切愿成一切德等,以因愿一多相即,故成德亦一多熔融」,我们看这一段。前面别显里面十一段,我们读过了,知道怎样学习。这个地方总结是说这十一段,配上面文殊菩萨答覆智首菩萨,这十一段跟经文配合起来很清楚。最重要的一句,还是文殊答覆的第一句,「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这一句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学佛关键就是在你会不会用心,什么叫善用其心?这十一句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别显里面十句,加总显的这一句,总共十一句。
  菩萨慈悲,唯恐我们没有办法落实善用其心,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怎样用心。心是大菩提心,我们现在为了方便起见,把大菩提心说成五句,而不是三句。经论里面都是讲三句,通常讲三心,佛门里头常说「三心圆发」,就是这个意思,圆是圆满,这个三心圆满的发出来。那是什么人?那是初住菩萨,发心住。三心真的是圆满发出来,不但不在六道,不在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到极乐世界去了。念佛求生净土的同学要知道,为什么?关系你将来能不能往生。
  《无量寿经》上明白的教导我们,你看「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里面讲得多清楚。不论是上辈、中辈、下辈,乃至於一心三辈,修学其他大乘的,往生的条件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懂得一向专念,你没有发菩提心,将来到临命终时不能往生,你可不能怪佛菩萨,你可不能怪经典,人家讲得清楚。八个字你只受持了四个字,「发菩提心」没有,这不行!什么是菩提心,就不能不清楚。《观无量寿佛经》上跟我们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经论合起来看就很清楚。
  我们还是怕初学的同学,不能够明确了解菩提心的含义,所以我们不得已才说五种心。至诚心、直心,我们把它说为真诚心。深心不好懂,深心是自利,就是说你用什么心对待自己,善用其心!善用其心对待自己就是深心,我们讲三个,大家好懂。这个三心不是随便说出来的,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你说多重要,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对待自己要知道清净心,清净心是决定不染污。你想,你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你的心不清净,你还有名闻利养,还有五欲六尘,还有贪瞋痴慢,统统不清净了。所以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统统要放下,我们才能得清净心,这是对自己。
  平等心,平等心决定没有傲慢,对待一切众生就像对待佛一样,大经上常讲「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我们怎样礼敬诸佛,就要怎样礼敬众生,怎么可以怠慢?普贤菩萨,这是最上乘法。觉,我加了一个字,正觉,觉而不迷,这是对自己。现在说是好说,落实很困难。如何落实?读诵大乘,如果有机会听经那更好,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读;你要不听经、不读经,你就跟佛脱离了。脱离一天,你就被社会,这是个大染缸,你就被它污染一天,两天不听经,你就被染污两天。染污严重,里面烦恼习气很重,外面全是污染,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防止污染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读诵大乘,我天天跟佛菩萨接近。现在这个社会染污,最严重的染污是电视、电影。现在的音乐、舞蹈,你去想想看,哪一样不是染污?连商业广告,我们出去街头上走一走,你看到这些东西,你能不受染污吗?不受染污的人那就是圣人,圣人是明白人;你还会受染污,你是糊涂人。明白人就是觉,他不染污,他不接触,他天天跟圣贤接触,跟经典接触就是跟圣贤接触。读世出世间圣贤书,这是乐在其中,对自己,善用其心对自己。善用其心对别人,总的来说就是慈悲,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的,看到人有苦,帮助他,拔苦是悲心,帮助人得乐是慈心。所以慈悲两个字的意思,救苦,帮助他得乐,离苦得乐。帮助他离苦,悲心;帮助他得乐,慈心。要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真慈悲。
  脱离究竟苦,六道苦、三途苦,你如何能帮助一切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帮助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帮助众生圆成佛道,那就是得究竟乐。这些事情从哪里做起?一定从本身做起。我们偈颂还没读到,读的前面智首菩萨跟文殊菩萨的问答。这段文也相当长,我们也讲得很详细,很认真的在学习。菩萨慈悲,问答里头统统都是教给我们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佛法的修持不在外面,在自己,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自己未度要想度人,无有是处,这话是佛说的;要度众生,先度自己。
  我们希望一切众生得清净心,自己先得清净心,自己先不受染污;我们要想帮助众生得平等心,我们自己先要把贪瞋痴慢断掉。断不掉,先要把它伏住,就是说贪瞋痴慢要降温、要减轻。一年比一年轻,那就是我们功夫有进步,就是好事。不可以说学了多少年,贪瞋痴慢一成没变,还是老样子,一点进步都没有。如果贪瞋痴慢是逐年在增长,那你什么都没学到,在佛法讲,你年年退步,你怎么会有成就?
  佛法今天难,就难在你放不下,你放下就不难。可是愿不愿意放下,这个问题就是觉跟迷,迷的人不肯放下,觉的人才放下。所以觉是看破,看破自然就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一层一层看破,一层一层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五十二个阶级,这才能成就。学佛,净宗同学都知道,最方便的、最稳当的、也最快速的、最殊胜的,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念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