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以为佛教是宗教,哪里知道它是哲学?经过方老师的介绍,而且我还要向他老人家请教,「老师,你是从哪里学来的」?他要把原因原原本本讲给我听,我才相信。
  跟佛接触,老师的指导,一定要从经典。经过这么个指示,这才利用假期到寺庙里面去找佛经。因为那个时候佛经流通量太少,市面上一般书店买不到。我学佛那个时候,当时在台湾只有三家印佛书,量都很少。第一个是台南的庆芳书局,它印佛书。第二个是台中瑞成书局,也印佛书,它印别的东西都很多,不是专印佛书的,所以量很少,不容易买到。第三个是台北朱镜宙老居士办一个印经处,是几个居士凑一点资金,印经跟大家结缘的。这是赠送,不是买卖,量也很少。所以不容易看到佛书,只有到寺庙里面去借经书来抄,我还抄过好几部佛经。
  善友比什么都重要。方老师介绍之后,我就开始看经。看经当然有困难,但是方老师给我一个诱惑的力量,就是这个东西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诱惑的力量非常强大,就是我们今天此地讲的「欲力」,欲求,这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看不懂也要看。一遍看不懂,二遍;二遍看不懂,三遍,锲而不舍。缘真是很殊胜。这样一个多月以后,我们的邻居,原来不认识,他有个女儿八岁,常常到我们院子来玩。看到我在看佛经,回去告诉她爸爸,爸爸来访问我。他是个佛教徒,听说我在看佛经,他很欢喜,他说有没有困难?我说有。「需不需要有个人指导指导?」「那太难得了,什么人?」「就是章嘉大师。」到以后我们晓得,他是内蒙的一位亲王,蒙古人,满清时候是敏亲王,跟章嘉大师很熟悉。
  这就跟章嘉大师结了缘,非常有缘,我接受他三年的指导,佛学的根基是从这个地方打的。以后十年,那是跟李老师学讲经。都是善友劝发!李老师那里,我们本来去是听经的,哪里敢发心讲经?讲经是李老师劝的,劝了好几次,都不敢。最后他有个讲经班,带我去看看,他们上课,带我去参观。我看了之后,下课我跟老师讲,「行,我觉得我可以参加」。这是缘里头很重要的一个缘。
  底下一句,『所缘力』,「即所观察悲智之境」,这叫所缘。也就是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所遇到的境界,这个缘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与人接触。我们学佛了,当然有很多学佛的朋友常常在一起,研究经教,讨论、交换修行的心得。除这个之外,还有些没有学佛的朋友,也常常欢喜跟你聊天。聊天当中,你一定会谈到佛法,他有问,你有答。他所问的,你自己想想,你自己为他解答的,他满不满意?这些帮助我们进步非常之大!正所谓是教学相长。教学不一定是课堂,不一定是正式学生,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天天,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遇到人都在教学,都在说法,所以讲经说法一天都不会中断!说话就是讲经,解答就是教学。这就是你的智、你的悲。悲是什么?诚诚恳恳、老老实实的帮助别人认识佛教,佛教不是迷信。这是慈悲,这是智慧,佛门里面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苦难的根源前面讲得很多,总是迷失自性所造成的。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我们今天讲才艺),无量的相好(现在人讲的福报),都是无量的。迷失自性之后,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见了。这桩事情佛教经论里面讲得太多了,我们要相信,我们要帮助自己,也要帮助所有一切众生,这叫佛度有缘人。什么人有缘?你讲,介绍给他,他能信,他能理解,他能照做,这就叫有缘人。我跟方老师学习,以后出了家,我去看他,他吓了一跳:怎么你真干了?我说「是!老师介绍这么好的东西,我当然要干」。他说对了,你这个路走对了。我出家,我的老师、同学、朋友、长官,没有一个赞成的,都说「你迷了!你学佛可以,学佛不能迷得这个样子」。只有方老师一个人赞叹,只有他说你对了,你这个路走正确了。所以还好,有这么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自己心目当中最佩服的,他跟我们印证这个路走对了。
  老师还很慎重的交代我一个任务,是什么?和谐社会。那时候我们年轻,我们的观察力没有他那样的敏锐。他告诉我,他说我们在台湾,本省人跟外省人在一起相处并不很和睦。所以他就告诉我,你这种身分,做调和、化解有很大的方便。这是那个时候老师交代我的,今天我们把老师的教诲扩大了。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冲突,一般学术界、社会里面用的词句是「消弭冲突,促进和平」。我参加大学,大学里头有和平学院,帮助学校,代表学校参与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我用的词是「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慈悲。
  安定、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期望,哪个不希望安定?哪个不希望和平?从哪里做起?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首先化解自己内心对一切人的对立、对一切事物的对立,让我们首先自己做到心平气和,才能够和睦大众,谐和万邦,这是「观察悲智之境」。是不是圆满?不圆满,圆满要讲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娑婆世界有十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统统都有十法界。娑婆世界十法界众生不和睦,其他诸佛刹土法界也差不多,所以和睦的工作是要遍法界虚空界才是圆满。都从自己内心做起,离开自己内心,确实无有一法可得。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七九卷)  2005/12/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79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长行第四段,这段还没有讲完,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
  前面我们学到『所缘力』,现在接著看第六,『根力』。清凉大师注解这个提示是「根谓信等」,这就是五根,这个「六」是这十句里面的第六句,「根谓信等」,就是五根,信、进、念、定、慧,这叫五根。五根对我们的学习关系是非常重要。第一个信根,如果你不信,你就没有法子学。所以《华严》跟大论,佛都讲得很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入道的根源。「母」是比喻能生,也就是能生一切功德,是什么?就是这个五根,能生一切功德,特别是信根。我们自己在一生学习过程当中,这桩事情就非常的明显。
  求学第一个要对老师有信心,对老师要是怀疑,不尊重,你什么都学不到。古大德说得好,师生之道建立在对老师的信根上;印祖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这个一分、二分就是你的信心。所以对老师要有真诚的信心。不管老师自己修行如何,他修得再好,他是佛菩萨再来的,你对他不相信,你跟他也得不到利益;他是个凡夫,没有什么修行,你对他有十分的诚敬,你能得十分的成就。
  这个东西说起来很奇怪,所以佛在大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是总的原理原则。你说人生病,这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生病你要找个医生,是真的医生把病给你治好了吗?未必然也。谁治好你的病?信心,你对这个大夫有信心,你对他开的药有信心,信心把你的病治好了。这个道理你懂不懂?那个大夫是真的高明,你对他不相信,有怀疑,他给你的处方、开的药你也有怀疑,你吃了医不好病。所以哪个是善知识?哪个是好老师?哪个是好大夫?都不要紧。首先问你对哪个老师、哪个大夫相信,只要你深信不疑,对你都有好处,很重要!「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说这多么重要。
  所以有信才有精进,五根第二个是进,进就是精进。信当然会精进,不信,不信就懈怠,不想学了。有信而后才有念。我们今天讲念佛,有人功夫不错,念得很好,有人心很散乱,念不下去,念个一个小时就不错了,再往下念就胡思乱想,这就不行。你要问什么原因,头一个信有问题。对净土法门半信半疑,没有信根!所以精进心提不起来,念力就不能集中,他怎么会有成就?这个统统都是有连带关系的,不能不知道。我们在哪个环节里面出了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毛病找出来,把它改正过来,问题就解决了。
  七菩提分里面,佛教给我们择法,我们想修法,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哪个法门?你要对这个法门具足圆满的信心,你认真去修学,没有不成就的,很重要。选择法门不是个容易事情,我初学的时候差不多是用了七、八年的时间。老师把净土法门介绍给我,我不是一介绍就接受。介绍,感恩老师,我要把这个法门的经典、祖师大德的注疏,好好的去看几遍,对它有个了解、有个认识,然后再来决定我要不要学这个法门。不容易!真正下定决心学这个法门,我在讲经跟诸位也报告过好几次,是我在讲《华严经》,第一次在台湾讲《华严经》。讲了一半的时候,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到《华严经》上的文殊、普贤,他们学什么法门?特别是后面的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是文殊菩萨的入门弟子,传法的弟子,他修什么法门?
  这样细细把《华严经》看一遍,他们修的什么?修的念佛法门。文殊发愿求生净土,普贤也是发愿求生净土,善财是文殊得意门生,当然传老师的法。我们仔细再看看五十三参,五十三参第一个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他什么法门?念佛法门,求生净土,这非常重要。中国跟印度人都相同,都懂得先入为主,第一个先入,先入为主。再看看最后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教他什么?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从这个一头一尾明白了,善财是专修念佛法门,五十三参是广学多闻。他有没有被其他的法门所动摇?没有,样样都明了,如如不动,老实念佛,给我这个启示!我这才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这差不多是我学佛二十多年了,才决定选择这个法门,不是容易事。
  我进入佛门的因缘,是方东美先生把佛经看作哲学介绍给我的,所以我入佛门是学哲学,学佛经哲学。这在佛门里面称为教下,我是来学教的;不是学禅,也不是来学念佛的,我是想学教的。教里面最欢喜的,真的是《华严》,总是过去生中有缘分,看到这部经就生欢喜心。这我们应当晓得,对这个有信心、有兴趣、欢喜,这就是有根!这信进念定慧。
  定,定在这一门,世出世间圣人教学都著重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跟我们现代教育的理念完全不同。现在的教育,从小就开始广学多闻,小学课程有好多门,同时授课。每天第一堂课,像小学生,第一堂课国语,第二堂课数学,第三堂课地理,第四堂课历史,一天要上好多门课,不一样!一堂课一个小时,实际上只有五十分钟,十分钟休息。模糊的印象还没有形成,第二堂课就换了,换了课本,所以他所学习的都是皮毛、常识,没根。这跟我们中国、跟佛法传统的教学不一样,中国传统的教学是一门深入。你看看《三字经》上就讲得很好,「教之道,贵以专」,不能杂,不能多,这些都是讲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