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教的是什么?就这三句,这三句是总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要很认真努力去学习。断恶修善就是精进,对於这桩事情绝不松懈,认真努力去做。所以首先,你一定要晓得善恶的标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要搞不清楚,实在说,现在这个世间搞颠倒的人太多,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所以现在修学困难在此地。
  善恶标准在哪里?在经典里面。你不读经,你怎么能够辨别善恶?佛教给我们辨别善恶,第一部经就是《十善业道经》,简单明了,给我们说了十桩事情。什么是善?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善;什么是不善?身造杀生、偷盗、邪淫,这就不善。善不善的标准就给我们说出来了。言语,妄语是不善;两舌,挑拨是非,不善;恶口,说话很难听,态度横蛮凶悍,不善;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人,不善,口有四种不善。翻过来就是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起心动念,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对世法、对佛法,有贪心、瞋恚心,愚痴,不善;翻过来,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善。初学的标准。
  入佛门的标准先把这个做到,然后再细细教你把境界向上提升,这是总的原则、总的方向、总的纲领,我们是不是遵守了?是不是做到了?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跟善相应?还是跟不善相应?我要能够断恶修善,这就是精进。我要是断善修恶,这就不是精进,实在说还是精进,叫反方向的精进。修善是向佛道精进,修不善是向饿鬼、地狱精进。
  我讲精进有两方面,你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人是向哪一个方向精进?诸佛菩萨一道精进,纯善无恶,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这法是什么法?所谓的是「念善」,这心善,「思惟善」,思想善,「观察善」,行为善。你看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后面还有一句话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就能离一切世间苦,把离苦得乐的秘诀传授给我们。我们如果依教奉行,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是离苦得乐。这个世间苦你受不受?不受,你在这个世间没有苦。我们也知道佛法常讲的「别业、共业」,共业里头有苦,别业里头没有苦。这就是谚语里面所谓,「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谁都不能代替谁。
  佛菩萨对众生最大的恩德没有别的,就是教学。现在佛菩萨虽然不在了,他老人家教学的课本在,经典就是课本,经典就是教学的参考资料。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在家,真正发心传持佛法的,这叫入室弟子。你要肩负弘法利生的使命,那你要认真学习,把你自己学习的心得,把你自己修行的经过,时时刻刻提供给大众做参考,与一切大众分享,这就叫教化众生,这就叫自利利他,这是精进。所以我们自己要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行?
  不但是在现前这个时代,古代,甚至於释迦牟尼佛在世都不例外,我们很想努力学习,这条路顺不顺利?给诸位说,决定不顺利,坎坷、障碍太多!谚语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障碍?这个自己要清楚,内烦恼习气太重,这个烦恼习气,十恶: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慢,太严重了,这是真正的原因。其次外面的缘不好,我们外面的环境,几乎你所看的、所听的、所接触到的统统是不善的境界来引诱你,勾引你的贪瞋痴,引诱你去造杀盗淫,引诱你去造口业。内外交感,你能保得住自己吗?所以你的精进是往下三途,不是往上,这是非常非常可怕。
  我们要怎么办?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能够保全自己,这要智慧,这要极大的耐心。换句话说,六波罗蜜统统都要做到,你才能够抗拒魔障。魔障有内有外,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外面诱惑,内里面烦恼习气。唯一的方法,头一个你要真正能放得下。前面我们讲了,不但你要放下你的执著、你的分别,还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享受,你才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放下所有一切不善,不善的不要去看,不善的不要去听,不善的不要去说,不善的不要放在心上,统统要能放得下,这是布施。
  严持戒律,严持戒律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严格的要求自己务必天天要做到。这一天活在世间,活一天就要做一天,一天都不空过,这真精进,精进持戒。於一切法都能够忍受,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生瞋恚。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保持著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你就生智慧不生烦恼。你得要真干才行。
  我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现在就是深深感觉到幸运,在这个世间八十年,我能够顺利通过,基础是童年时候得力於父母的教诲。我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十岁以前,家教,我们是生长在农村,父母、老人、长辈的教诲给我们做了好样子,知道孝亲尊师。接触佛法之后,得力於三位老师,这个诸位都知道,你们在十楼讲堂里面看到的,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师。离开老师之后,得力於韩馆长三十年如一日的护持。我把老师所教给我的东西落实了,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我的工作就是讲经教学,没有其他工作,一生过著单纯的生活。
  外面说我这个影响力很大,我自己没有想影响别人,处处我都是回避。影响力怎么造成?你问我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没这个念头。如果有这个念头是攀缘心,清净心里头决定没有这个念头。我跟诸位说过,我至少四十年没有看电视,这放下了,电视、电影、广播、歌舞,甚至於报纸、杂志全放下了,你才能得清净心。就是说,所有一切的染污,你要懂得尽量的回避,不要去接触它。你要是常常接触它,你怎么能不受它的染污?一定要知道培养自己的善念、善思惟、善行、善根,懂得这个培养,精进不懈,你才能够得圆满。圆满一定要记住一道,在事相上念念不舍,叫勇猛精进,在心地上痕迹都不著,这就圆满;心里还著相不是圆满,没有做到圆满。法身菩萨的圆满是心里头不著相,事上做得比哪个人都认真,比哪个人做得都圆满,没有一点缺陷。
  第五是禅定波罗蜜,禅定波罗蜜里头在初学的人说一定要离开聚落。聚落是什么?村庄,人烟稠密之处,现在讲都会。为什么?你住在人多的地方,你不能不受干扰。我们常讲:人多口杂。古德说得好,「识人多处是非多」,你接触的人太多了,认识的人太多了,是非就多了,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
  为什么古时候这个修行人要选择在深山里面?从山脚爬到山上,有的时候要走三天,你才能走得上去。换句话说,不是真正必需,谁愿意找这么长的时间爬到山顶上去看个出家人。所以才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说三宝殿要是进去的话,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你要走路,从山下走上去走三天。这什么原因?实在讲这是佛教的,佛知道要真正修清净心,一定要有清净环境能够帮助你得清净,所以选择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
  这个地方叫寂静处,梵语称为兰若,兰若是梵语,意思就是清净的地方,绝不选择在都会。可是都会里面有的时候也建讲堂,下院,就是寺庙里面附属的机构。建这干什么?讲经。法师讲经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在山上就很不方便,你在山上讲经谁去听?往返都好几天,这不可能去听。所以讲经的讲堂一定建在都市里面。道场里面派法师下来讲经,报施主恩,施主供养道场,这出家人要回报,回报就是教学。这个法师下来讲一部经,这一部经讲圆满了他回去,再派一个法师讲第二部经,报恩。古时候的制度非常好。
  现在没有了,现在寺院庵堂都变成观光旅游点。住在里面的出家人,唯恐游客不多,交通不太方便,现在还开了公路,汽车可以开进去,甚至於还有缆车,登山太方便,都变成旅游观光区了。能不能修行?不能了,每天接待客人精疲力倦,你想想看还有什么时间去学教?去读经?没有了。可是观光旅游确实给道场带来可观的收入,财得到了,道丧失了,这两下一相比较,得不偿失。道重要,道能够了生死,能够出三界;钱再多没有用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禅定波罗蜜是佛法修学的枢纽,你看看在这个教学纲领里面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的终极目标是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定开的。定就是清净心,心不清净生烦恼,不生智慧;心清净不生烦恼,生智慧。所以你不放下执著,你不放下分别,你的心生烦恼不生智慧。如果要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一定要把生智慧的障碍除掉,障碍是什么?总的来说,执著、分别,你要把这个舍掉。
  因此,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而言之,全都是修的禅定,只是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仪式不一样,目的全相同。我们修净土宗,我们采取持名念佛,我们修什么?《弥陀经》上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你想想看,念佛修的是什么?定慧,不是别的,这不能不知道。佛在《大集经》上说的尤其是好,「持名念佛」,佛说这是「无上深妙禅」,无上深妙禅是持名念佛。所以禅是佛法修学的枢纽。
  因戒得定,前面讲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统统属於戒,把戒展开详细说,说了四种,这四种都是戒。你要想得定,前面这四种你一定要修,你才能得禅定,也就是你才能得清净心。我们今天念佛,很多同修说我念了不少年,功夫不得力,不要说一心不乱没得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什么原因?你现在懂得了,前面四条你没做到。所以你念佛,没错,这个法门确实是无上深妙禅,但是你功夫不得力,原因不是别的,前面四条没做到,这个很重要。换句话说,《弟子规》、十善业道、三皈众戒,你都没有认真去学习,所以功夫不得力!天天诵经、研教、念佛,还是禁不起外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眼见耳闻还是会动心,还是会生起贪瞋痴慢,还会生起妄想分别执著,原因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
  所以得清净心,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那就是第六条,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智慧,智慧现前的现象是什么?给诸位说,不生烦恼。你看看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拜见五祖的时候,他跟五祖说,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跟五祖讲,五祖听了笑笑不说话,那个用意很深。我们如果见了祖师大德,一定是跟他讲: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怎么会一样?他不生烦恼生智慧,说明什么?说明他的心清净,他的心没有污染。
  凡是智慧现前的人,他的现象第一个好学,你从这里去体会,好学的人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决定不好学,这是很粗浅的一个现象。好学的人,有智慧的人,一定喜欢亲近善知识,一定是求法无厌。像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学不厌、教不倦」,喜欢教别人,有别人来向他请教,他一定非常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