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悒A)。我们今天修学都是有功用,我们真的在用功,不用功怎么行?八地以上的菩萨用功没有痕迹,叫无功用,是自自然然的。这个境界我们没有法子体会,老师给我们讲比喻。比喻像我们这个年龄,年轻时候在中国大陆,在抗战的时期,河川里面的交通都是用船,用的什么船?帆船。我们都坐过帆船,李老师就用这个做比喻,那我们印象深刻了。帆船在行走的时候靠风力,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大概距离目的地一里路这样的距离(一里路就是五百公尺,很近了),帆要下来了。帆下来的时候,要用什么著力?长的竹竿撑,让这个船渐渐的靠码头,用竹竿撑。快要到码头的时候,大概距离,用现在公尺来讲大概十公尺,距离码头十公尺,撑竿也不要了,统统放下来。只有掌舵的人把舵掌稳,那个船自自然然的力量,往前面靠岸。
  李老师讲,这个十公尺的距离,什么力量都不用,船自自然然靠岸,这就叫「无功用行」。我们从这个地方就体会到了,无功用行是纯粹自然;换句话说,完全随顺自然,一丝毫的力都不能用,你用一点力,船就撞上岸上去了,一点力都不能用。这个意思比喻得好。为什么?八地菩萨距离如来果位,九地、十地、等觉,再上去就成佛了。八地之前是要用功,加功用行,就好像扯起帆篷,乘风破浪。到达七地了,七地的时候帆篷要拿下来,撑竿;到八地的时候,竿也不要了。李老师用这样的比喻,让我们去体会。但是你要有坐过帆船的,外国帆船不行,要用中国的帆船,你才懂得这个味道,否则的话你不懂这个味道。但是现在像在香港,香港还有渡轮,但是那个渡轮已经是用机器了,大概是烧柴油的,也有这一点味道。虽然它没有竹竿、撑竿,将要靠岸的时候,熄火,引擎熄火,那个船还有冲劲,还有速度,让它自自然然的靠近码头,这个时候一点力量都不能用。所以驾驶的人他有经验,距离码头多远的地方熄火,熄火之前先减速,减速到最后熄火。熄火的时候船还是往前进,它那个冲力,自自然然冲向码头,那个一段叫「无功用行」。由此可知,八地以上修行不能有一点意思,还要有一点意思,就错了,确确实实到纯净纯善。八地就证纯净纯善,完全自自然然向无上道,正是古人所谓「此处用不得力」,稍微用一点力,错了,真的用不得力。虽然不用力,他往前进。「无功大力」,这个大力完全是自性的作用。
  「一行含多」,大师这一句后头有解释,「先以一身起行」。「言一行含多者,先以一身起行,至此八地,以无量身起行,一一行中,起一切行故」,这个意思我想我们同学们应当能够理解。在八地以前,自己用功,这修自己。修到八地之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你有能力分身,而且每个身都在那里修行。换句话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你就可以分无量无边身,一个身学一个法门,同时就学完了。不但是如此,「一一行中,具一切行」,这个「起」是「具」的意思,具足,每一行里面都包括一切行。这一切行,一行就圆满了,就统统具足了,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我们也常常提起。我们讲六波罗蜜,六度,每一度里头都含摄其他的五度。譬如,修布施,布施有方法,你要遵守方法,守法就是持戒;布施也得有耐心,耐心就是忍辱;布施也要求进步;布施,心也要有主宰,有主宰就是禅定;布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智慧。无论哪一条没有说不具足一切法的,行事如是,起心动念也不例外。
  我们讲起心,真诚,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真诚心;真诚心里面有清净,如果你心里头有杂染,你的心就不真诚,真诚心一定是清净的。真诚心一定是平等的,你心里头还有高下,哪来的真诚?真诚心一定是正觉的,一定是慈悲的。同样一个道理,慈悲心一定是真诚,一定是清净,一定是平等,一定是正觉。你看,说了是五个,一个心起,五个都在里头。绝对不是五个是独立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五个是一体,是圆融的,是完全不能够分离的,分离一个就不圆满。你说真诚,真诚里面缺少一个,缺少清净,或者缺少平等,缺一个真诚不圆满。缺了四分之一,这种真诚没有办法成就圆满功德。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能够感动,善根福德薄弱的人不能感动,为什么?你诚意不足。圆满的诚意,不要说是一切众生,有情众生被你感动,无情的众生都被感动。像中国过去,「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是得道高僧,说法没人听,法缘不好。没人听,他跟石头说法,石头听了点头,顽石点头。这个事是真的,这不是形容,确有其事。那是什么?真诚圆满具足,一丝毫都不欠缺,感动顽石。
  八地菩萨不仅能够以无量身修无量行,而且每一行里头圆融一切行,『速疾藏智光明』,这个去修学佛法,快了!所以到如来果地上功德圆满了。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四九卷)  2003/1/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49
  诸位同学,请看「毗卢遮那品」,威光菩萨见佛获益,别中十一句,从第七句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念:
  【法界中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智光明。】
  威光太子见佛,他就获得无边殊胜的利益,利益的总名称叫『智光明』。世尊为我们介绍了十一句,这个十一举例而已。我们从这十一个例子就能够想到,威光太子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与佛又有深厚的因缘,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世尊在这个经文当中称威光为菩萨,大威光菩萨,不称太子,称他为菩萨。这一句『法界中』,我们应当都能够理解。『无量变化力』,这是在这个法界里面因人因时、因地因事种种不同,无论是哪一类,人也好、地也好,时也好、事也好,都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它不是一个样子的,它变化!为什么会变化?世尊在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因为心想不同,人起变化。我自己这一个人,就这一个人,都起无量无边的变化,妄想、杂念多,刹那不住!所以佛在经上讲,凡夫有八万四千尘劳烦恼,这八万四千我们明了,是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归纳为八万四千类,每一类里头又不知道有多少。不是只有八万四千,只有八万四千倒不算多。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懂。
  我们的心、念头在变,我们生理的变化也在变。如果有一天变到不再变了,那就成功了;不再变化,就成佛了。佛佛道同,成佛就不变了;换句话说,在等觉菩萨的地位还是在变。只要念头变,一切万事万物一定是跟著它变,这就是「依报随著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如此,佛要教化一切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当然就不能用一个法门,也要随著众生的变化。所以普贤菩萨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你不恒顺,你不随喜,你有再好的方法,他不接受!要令一切众生欢喜接受,只有恒顺、随喜。所以恒顺、随喜,是佛在九法界、在无量无边诸佛化土里面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的方法里面的总原则、总纲领,就是恒顺、随缘。我们要成就自己,要帮助别人,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要向佛菩萨学习,要成就这个本事。这是「法界中无量变化力」。
  佛菩萨在九法界示现,帮助众生的是些什么?就是此地讲的三个字『出离轮』。帮助众生出迷,帮助众生出三途六道、九法界,帮助众生离苦。示现教学无量变化,但是总不离这个目的;这个目的、这个目标永恒不变。他凭什么转「出离轮」,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所依凭的是最后三个字『智光明』。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智」是根本智,「光明」是后得智,光明遍照!清凉大师在这一句里面给我们标了个标题,这是这一句总的纲领,「神通智明」。他给我们说了八个字「三轮干事,出离不能」,这八个字不太好懂。什么叫三轮干事?三轮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转法轮」。三转法轮是讲的教化众生的次第,怎么教法?天台跟贤首判教,都有渐教、顿教、不定教、圆教,这是佛教学的手段方法。手段,前面所说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也不一样。人随著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大乘经上我们常常看到,这个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样的法得度,佛就说什么法,或者是表演什么法。一定是非常契合众生的根性,又契合过去生中的因缘,他欢喜接受,喜欢学习,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佛有神通、有智慧,他能观机,所以面对著学生,施教的方式一点都不会差错。所以众生遇到佛,那是大福德、大因缘,没有不得度的。原因就是世尊善於观机,知道这个众生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之事。
  现在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病人,一般医生没有办法治疗。他们去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用催眠的方法,深度的催眠,让他说出前世、再前世,甚至於讲到过去十几世、二十几世;我还听说曾经有一个时间最久的,好像是八十多世之前,距离现在应当是四千多年,这生生世世的遭遇说出来了。医生就晓得他的病怎么产生的,什么原因产生的,然后真的叫对症下药。这个治疗的方法非常有效,确实能够帮助这个人在短时期之内就恢复正常。这是医生用这个方法,让病人在深度催眠之下,回忆到过去生中。
  释迦牟尼佛不需要用这个方法,佛有神通、智慧,他一看就明了,而且能知道你过去生中无量劫前。《法华经》上有个例子,有个人见到释迦牟尼佛,要求出家,佛就让这些大比丘们,罗汉比丘的能力能观察五百世,出家要有善根,没善根不能出家!这许多大阿罗汉看了之后,都摇头:五百世中没有种出家的善根,这怎么能出家?佛笑笑,他说他在无量劫前是个樵夫,砍柴的。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他爬在一棵大树上面,老虎在下面,在大树上面念了一声「南无佛」,无量劫前就种这么一个善根种子。世尊说:今天在我这个会里头,他这个善根成熟了。佛收了他!让他出家,以后他也证阿罗汉果。所以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善根、福德、因缘重要。
  在三转法轮里面,南北朝时代光统法师说,常、无常(佛在经上常说的),空、不空。佛说法,对哪些人说常,对哪些人说无常,对哪些人说空,对哪些人说不空;佛的教学有先后次第,按部就班,慢慢的来帮助他提升,这叫「渐教」,循序渐进。我们在《华严》,《华严》是圆教。像禅宗里面,宗门是顿教。佛在一门当中,一个法门具足演说一切法门,一门里面常、无常,空、不空统统都说到了,这个根器不一样,这是属於「顿教」,没有次第的,超越次第。第三种,说「如来无碍究竟圆极的法门」,像《华严》、《法华》,这是属於圆教。对什么人说的?法身菩萨。六道里面凡夫有没有分?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六道凡夫里头有一等人有分,哪一等人?大心凡夫。所以谚语常讲「量大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