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我们曾经用比喻跟诸位报告过,佛出现在这个世界,就好比我们这个讲堂,老师在这个讲堂教学,但是老师教学的影响遍及十方。在从前这影响只靠文字,另外一个就是口传,只有这两种方法。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方法多了,这个要知道,方法多了。尤其是资讯发达,网路、电视把教学的影响扩大了,这是从我们这个世间人事上来观察。
  实际上诸佛菩萨的境界,那不是我们凡人能够想像得到的,诸佛菩萨有能力随类化身,应机说法,他的身教确确实实遍法界虚空界。什么人能听到?法身菩萨有这个能力。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我们一般想像当中,这一个世界种里面所持一切世界,若有佛菩萨示现,六根的能力,我们讲六通;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六通的能力应该可以达到。法身菩萨,那这个世界种的界限应该可以突破的。大宇宙当中无量无边的世界种,都没有障碍,所以叫「遍照法界光明王」。
  从这些名号里头,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性德本来如是。如果不能够恢复性德,我们想想,这是不是最大的耻辱?佛在大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我搞得这个样子,奇耻大辱无过於是。古德说「知耻近乎勇」。菩萨何以能够勇猛精进?没有别的,知耻。我不能成佛,我不能跟诸佛如来一样,这是我的耻辱。再看上面第四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幢音。佛号大功德普名称。】
  世界的德号、佛的德号含义都很清楚。功德,『大功德』要修,『普名称』可以不要在意。为什么?实至名归。如果我们还有个求名的念头就错了。大名称是我们今天世间人所讲的知名度,如果还有这个念头,你的名闻利养没有舍掉;名利心是轮回心,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成了佛之后,大名称是自然的,性德自然流露。佛确实对於这个没有起一个念头,没有动心,没有起念。这个大名称有没有作用?有作用,作用是教化众生。众生见佛像,闻佛名,阿赖耶识里头落谢佛陀的种子,所以说为利他的,不是为自利的。再看第五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刚宝庄严藏。】
  这名词都好懂了。
  【佛号莲华日光明。】
  日、月、灯,这是佛经里面常常讲的,都是表光明的,表智慧的。智慧从清净心生,『莲华日光明』。清净心,记住,从严持戒律来。不能够严持戒律,怎么能得清净心?没有清净心,怎么会生智慧?智慧不生,如何自度?自度都不能,怎么能度人?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时时刻刻来提醒自己。再看第六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因陀罗华月。佛号法自在智慧幢。】
  『因陀罗』是大梵天罗网的名称,佛在经典上常常引用。「因陀罗」网美不胜收,尤其网孔里面所系的宝珠,光光互照,显示出重重无尽,佛常用这个来比喻世界。宇宙之间世界确实重重无尽。这三个字是比喻。
  『华月』是法说,法说里头还是含著比喻。「华」比喻修因,「月」比喻清凉。当然,智慧不现前,清凉的心不会现前。凡夫的心烦躁,菩萨的心清凉,跟凡夫不一样。菩萨看破放下了,所以身心清凉自在;凡夫放不下,放不下就有忧虑,就有烦恼,没有法子离开烦躁。
  佛的德号『法自在智慧幢』。「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得自在。「自在」的样子是什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一部《华严经》是法,法宝,经本展开字字句句通达无碍,这就自在了。没错,不能把意思错会,经文展开字字句句你能看到无量义才叫自在;如果我们展开只看到一个意思、两个意思,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智慧没有开。智慧开了,确实这个经典是法,微尘是法,毛孔是法。
  「法」是世出世间一切万事万物的总代名词。佛法里面常讲「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也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总代名词。说六个,六个合起来一个字「法」,展开来无量无边。一一法都含摄一切法,为什么?任何一法里头都有性相理事因果。性相理事因果,这一法如是,法法如是,通的!真实智慧!所以古大德不是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
  我在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参加他的经学班学讲经。李老师给我说,一法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达。我们当时听了很惊讶,对老师所说的意思不能明了,怎么会一法通达一切法都通达?简直无法想像。换句话说,很难接受。到以后慢慢的教理学多一些了,才知道性相。学到《楞严》的时候,这才明白「唯识所变」,《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一切法的根,本源是性识,你从一法里头见到性识,法法就通了。这个时候我们听了这句话点头了,不再疑惑了。
  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通大道!大道就是性识。所以,明心见性要修哪个法门?哪个法门都可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明心见性的法门。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也是修的明心见性的法门!念佛念到什么功夫是明心见性?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法门就通达了。理一心法门证的是实报庄严土。经论上、祖师大德们常讲「彻法底源」,那个「底源」就是心性,明心见性。见性我们就称他作佛。但是圆教初住菩萨明心见性了,见一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没有圆满。必须四十一品无明破尽,证得究竟圆满,那是如来果地。这个於法才真正得大自在,究竟圆满的自在。这些话说起来不难,要想契入境界,那真不是容易事情!
  佛菩萨、祖师大德告诉我们,我们生在末法时期,尤其生活在浊恶之世,五浊恶世,修行的环境很不好,内有烦恼,外有诱惑,诱惑就是魔。这个诸位总要认识清楚,凡是叫我起心动念的都是魔。魔在外面吗?不在,魔在自己心里头。外面境界,佛讲得好「无佛亦无魔」。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讲得好,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境是什么?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我们通常讲,物质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恶缘、有善缘。蕅益大师,那也是佛菩萨再来的,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这讲真话,是佛菩萨亲证现量境界。外面环境没有顺逆;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没有善恶。那么顺逆、善恶从哪里来的?是你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很少。自己的心善,所有一切人都是善人;自己心顺,恒顺众生,一切境界都是顺境。「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
  会修的人,他修心,他不除境;什么环境,好,都好,一点障碍都没有,也不需要去选择什么环境,也不需要去选择什么好的同参道友。但是诸位要晓得,要有功夫的人才行,没有功夫的人不行,没有功夫的人要选择环境。在中国古代,诸位都晓得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搬三次家。孟夫子的父亲死得早,母亲教养出来的。居住在那环境,小孩出去玩了,看他玩什么?所接触的小朋友、所玩耍的不是正道。这个母亲难得,想法子搬家,要搬到什么地方?邻居、小朋友都有很好的教养,他的小孩跟他们做朋友,常常在一块玩就受好的薰习。
  这一种思想现代人有,我们见到很多,也像孟母三迁,选择一个很好的环境去居住。为什么?为小孩读书,这个地方学校好、学风好、老师好、学校设备好、学生都好,选择这个地方。要不要选择?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要选择。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到功夫得力的时候,自己果然证得纯净纯善,这是这几年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提倡的「纯净纯善」,这个时候就不在乎外面境界了。为什么?你能转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转;不能转的时候要选择,能转的时候不必选择了。所以,有人要选择,正确的,有人不选择也是正确的。哪一种人不需要选择?有能力转境界的,不被境界转,他不需要选择。没有能力转境界,还是受外面境界影响,他选择环境是正确的,这我们中国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他就要选择。这是讲到於「法自在」。「智慧幢」的意思大家都懂,就不必再说了。我们再看第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轮藏。佛号大喜清净音。】
  『妙轮藏』,都是表佛陀教育很普及、很发达的这个地区。这个地区不是个小的地区,世界,这个世界从广义上来说,圣贤的教化很普遍。我们可以讲古代,三千年前那个时代,西方宗教教育很普遍;在东方,孔子、老子出现在东方;在印度有释迦、有婆罗门,圣贤教育相当发达。这些大圣大贤走了以后,确实一直到现在,这两千五百多年是一代不如一代。今天科学技术是发达了,道德没有了,人生活在世间很痛苦。这个世间有没有道德之人?有,我们见过。相信的人不多,肯学的人不多。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众生没有善根,要这样说法有罪过。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论善根福德因缘,我早年讲经都常说过,绝不亚於古人。为什么原因比不上古人?圣贤教育没有人提倡。还有一等,我也见过,圣贤教学过於呆板,不契现代人的根机。所以看到儒家的「礼」,大家害怕:儒家的学问可以听听、可以学,那个「礼」不行,对我们日常生活约束的太过分。看到佛家戒律更害怕,佛经可以听、可以研究,用不著去学。对社会大众产生这一种负面的印象,不是佛的过,《华严经》活活泼泼。过在哪里?过在我们四众弟子,学了佛怎么样,食而不化,没有消化,不能够活活泼泼、灵活应用在生活上。自己没有契入,当然就没有法子影响别人,一定道理!过不在别人,过不在经典,过在我们自己没有走上正路,我们走到岔路里头去了。当然这与老师教导有关系。
  所以佛法的教学不是个容易事情。李老师从前常常教我,我们自己修行要帮助别人,一定要通达佛法,要通达世间法。通达佛法,契理;通达世间法,契机。只通达佛法,不通达世间法,契理不契机;只通达世间法,不通达佛法,契机不契理,不但不能帮助人,也没有办法成就自己。理机双契!那你对於现代社会大众,他们一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不能不知道。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对治毛病习气而已。
  圣贤的标准是永恒不变的标准,我也是搞了很多年才明白。它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的礼,三代就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兴革,兴革用现在的话来说,每一个朝代都有修订,有废除的、有重新制定的。为什么?契机!但是佛法里面的戒律,千年万年都不能变更,不可以修订的。这什么原因?凡圣的标准。不是世间人这个朝代的标准、地区的标准,不是这个,它是凡圣的标准,所以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我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我对於戒律才信受奉行,它是凡圣的标准。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在哪个地区,它都是准确的,它都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跟礼不一样。但是虽然是个绝对标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它在行持方面容许有变化。这叫什么?通权达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