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不到。海水温度上升,造成外国人所谓圣婴现象,现在全世界气候都不正常,海水温度上升。佛讲的没人相信,佛说这是众生贪造成,贪瞋痴造成。火山爆发,大地震,火山是怎么爆发?瞋恚心。人一生气,那个火就往上升,火山要爆发。人心不平,佛给我们讲,地震的原因;愚痴是风灾。深入经藏的人,听了佛这个说法会点头,佛说得没错。
  现在这灾难,给诸位说,水灾、风灾、火灾、地震,统统都要来了,怎么办?我们自己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相信佛的话,佛不欺骗我们,我们断贪瞋痴慢。不但要断悭贪,积极的去修布施;不仅要断瞋恚,更应当修慈悲心;不但要断愚痴,要求智慧。愚痴的对面是智慧,贪爱的对面是布施,瞋恚的对面是慈悲,傲慢的对面是谦虚恭敬。我们真诚心断这些烦恼,我们修布施,学习布施、学慈悲、学智慧、学谦敬,在这个大灾难当中,大家要受这个共业,我有别业,别业不受这个共业,这个灾难可以度过。佛教给我们,你相信不相信?你如果肯相信,真肯干,这个灾难可以度过。真正学佛的同学们,我们不但自己要认真去干,消除业障,转移境界,《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来是个真正觉悟者,他能转境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
  四弘誓愿第二愿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要晓得,你能断烦恼,你就能转境界,而且转得非常明显、非常殊胜,效果很明显。第一个容貌转变,以前是凡夫的容貌,是业障习气很深厚的容貌,这一转转成佛菩萨的容貌,清新秀丽,不一样。容貌会转,会转得很清新、很慈祥,让大众接触你、看到你,生欢喜心,生敬重之心,它有这个效果。第二个体质转,本来体质多病,现在这个体质不生病,所有一切病不治自然就好,体质转。转变境界一定从自身,因为自身是最贴近的第一个境界,然后再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逐步逐步往外去推展。真的转变环境,真正能做到随心所欲,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真的,不是假的。有求必应是转变,如果你要不会转变,那你有求就不应。所以这个东西在佛菩萨面前去求求不到,泥塑木雕的佛菩萨,你求他,他怎么会帮助你?泥塑木雕的佛菩萨,虽然他不会说话,他也不会保佑你,你向他求,什么也求不到,他有一个好处:我们塑造佛菩萨的形像,是让这尊像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见到佛像如同真佛在,想到佛在经典上的教诲,是提醒这个意思。不见到佛像,佛讲的道理忘掉,提不起来;一看到佛像就想起来,佛教给我们应当怎么做法,菩萨教给我们应当怎么做法,这个功德利益就很大。供佛像是这么个意思,决定不是迷信,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佛教给我们断烦恼、改习气,诸位想想看,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是不是贯穿一切的地位?从初发心到等觉位都离不开,「而以一切愿海所持」。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求学。你要不求学,你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你自性的智慧德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实在讲不求学也可以达到,慢,时间慢,如果又肯勤学,可以把开智慧的时间提前。以前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如果你不肯发心努力去求学,完全靠参禅、念佛、修定,等著开悟,真的是能开悟,不是不能开悟。他举个例子,譬如十年你才能得定、才能开悟,如果你一面听经、一面研教,你五年就可以开悟,把开悟的时间提前一半。这是当年老师劝我学教,我们想想很有道理,可以把开悟的时间提前,那就是要学佛法,要研究经教,研究经教要深入义趣。
  前几天跟诸位说过,怎么样才能深入?要断烦恼。烦恼断一品,你深入一品;断两品,深入两品。不断烦恼,为什么不能深入?烦恼是障碍,你障碍除掉,性德才显露。「一切众生」,这《华严经出现品》里头说,「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跟诸佛如来的智慧德能完全平等。佛的智慧圆满,佛的相貌庄严,佛的相里面无论任何部位,找一个缺陷都找不到,圆满相,好相。我们凡夫相哪有这么圆满?缺陷太多。
  每个人都想自己有个好相,哪一个人不喜欢美、不喜欢漂亮,为什么得不到?佛告诉我们,你要想美,先要从心里做起,你那个心很美,相就很美,就这么个道理。相美、心不美,那个相是假的,会变,不多久他那个美就变得很丑。我见过,我过去在台北,有一个居士常常来听经,跟我很熟。他娶了个媳妇,大媳妇,在没有结婚的时候是美女,真的美,结婚之后相貌就变,就变得不美,所以那个不是真的。如果心也美,他那个相貌永远美,它就不变。相随心转!所以心它有变化,相貌、体质都随心转,心是主宰。我们一个人一生生命的主宰是心,所以佛叫我们要存一个好心。最好的心是佛心,佛是圆满觉悟的心,永离一切妄想、烦恼、执著,永远离了。所以我们标榜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是圆满的佛心,最好的心。你要能存这个心,你的容貌自然是真诚的、清净的、平等的、觉悟的、慈悲的,诚於中一定形於外,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么肯定,这哪里会有错?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法门无量无边,哪些法门?穿衣吃饭都是法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法门,样样都可以帮助我们悟入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清净平等觉的境界,就是自性原本的境界,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要入本来面目的境界,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纯真无妄,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的就在此地。这个目的在佛门里面称之为成佛,成就果德,无比的殊胜。所以法门这两个字,我们一定要透彻了解它。
  经文下面一句,『恒与智俱,尽未来际』。恒是恒常,永远不间断,与自性般若相应;俱就是相应的意思。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不是恒与智俱,恒与烦恼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里面都是烦恼,绝对没有离开烦恼。你里面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都与这些相应,这才造成生死轮回的现象。生死轮回为什么不断?因为你恒与烦恼俱,非常可怕。今天佛教给我们,我们把它反过来,恒与智俱,高度的智慧。
  由此可知,我们在平常讲席里面所说,说了很多次,诸位的印象不够深刻。我在台上看看大家面孔表情,我知道,为什么不够深刻?理解得不透彻。虽然多次听说,提起来有这么个印象,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是不清楚、还是很模糊,这样得受用,当然就要大打折扣。凡夫过的是烦恼的苦日子,诸佛菩萨所过的是智慧的乐日子,怎么会一样?佛法里面常讲离苦得乐,我们学佛学它干什么?就是学个离苦得乐。你不学佛,你永远过苦日子,苦从哪里来的,你都不晓得;学佛之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我不甘心再过苦日子,我要过佛菩萨大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也常讲,高度智慧的生活。譬如我们刚才说的,世出世间的灾变,这些灾变的原因我们知道、发展我们知道,将来的后果我们也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这里面就有乐。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都是苦,乐是坏苦,为什么?感情用事。恒与智俱,那就不是感情用事,智慧用事。我们在一生生活当中谁做主?智慧做主,不是感情做主。感情做主,容易造成许许多多的错误;智慧做主,就不会有过失。造作一切的过失,佛家讲造业,造作罪业。如果完全没有过失,这个人不造业。不造业他怎么会有业报?三途六道是业报。我们不造三途六道的业,当然就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念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真有把握,没有障碍。
  「智」这个字范围深广无际。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讲智慧用了多少时间?二十二年。不是容易事情,二十二年讲般若。我们从这个历史上也能够体会到,佛法教学的中心是智慧;也就是说,他老人家一生教学,最主要的一个课程是般若,般若就是智慧,这是主要的课程。在中国中文经典里面,《般若经》的分量也是最大,六百卷。我们《华严经》八十跟四十合起来,除掉重复,《华严》才九十九卷,比《般若》差得远,仅仅是《般若》六分之一而已。这样大的经典,学习当然就感到困难,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我们的生活跟过去的人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从前是农业时代,现在走上工商业时代,尖端科技的时代。过去几千年来,在农业社会里面心都很安定,生活很安定、很平淡。现在社会这一转型,我们就很难适应,每天心思是乱糟糟的。什么人在一天当中,心能够平静几分钟?不要说多,你能够平静十分钟、十五分钟,恐怕都没有,你说这个多苦。在过去农业时代,一个人一天心里平静一、二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这个心情能平静十分钟到十五分钟都很难做到。现在人过的什么日子?这些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了解,然后才知道我们遇到佛法是多么的幸运。你要是遇不到佛法,没有人跟你讲,不读这些书籍,你怎么会知道这个事实状况?你怎么晓得这个事态的严重?
  中国人对於《般若》不能不重视,也非常重视。《般若经》太长,没法子学习,抓纲要。所以在六百卷里面选一卷,这一卷是什么?《金刚般若》。《金刚般若》是六百卷里面的一卷,中国人非常喜欢这一卷,我们一般称《金刚经》。是好,这一卷文字不长,只有五千多字,可是六百卷所说的精华都在其中。你能把这一卷贯通,换句话说,那六百卷也就通。就像此地讲,一位他能够贯穿一切位,一卷能够贯穿六百卷,所以《金刚经》要能够懂得,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前年我们在此地讲过一遍,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这略说个大概而已,提供诸位同修作参考。意思说不尽,一卷的意思永远都说不尽。可是这个经里面,最重要的纲要我们掌握到,念念与它相应,利益就无量无边。《金刚经》上每句话,《般若经》上不晓得重复百千次,所以诸位展开《大般若经》,重要的纲领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重复的遍数太多。前清葛慧居士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将六百卷经作了一个节要,变成十卷,把六百卷浓缩成十卷,《大般若经纲要》,这个本子我们印得很多。我在台北也曾经讲过,没讲完,选讲,趣味无穷。
  《金刚经》一开端告诉我们,都是讲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差别在哪里?不觉悟的人著相,觉悟的人不著相,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不觉悟的人,他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佛菩萨觉悟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要问我:我觉悟了、没觉悟?你拿这四句经文对照一下,就知道你有没有觉悟。你到底是凡夫?你到底是菩萨?菩萨是个普通的名词,菩萨不是神仙,菩萨是个明白人、觉悟的人,叫菩萨;换句话说,菩萨决定不执著四相。不著四相,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恒与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